健康養身★宣捷捐2000萬元予雙和醫院 共同深研腦神經科技領域

宣捷捐2000萬元予雙和醫院 共同深研腦神經科技領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腦是人體中最神秘的器官,意識從何形成?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成立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進行各種神經疾病或精神疾病相關研究,整合各國科學家、臨床醫師、哲學家組成研究團隊,深入探討認知與神經科學、心智運作等機制,用於預防、診斷、治療。而宣捷幹細胞生技公司於10月27日捐贈2,000萬元,期許未來結合三方資源,共同深研腦神經領域及新冠肺炎於腦部科學。

宣捷捐兩千萬 與雙和醫院共同鑽研腦神經領域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表示,非常感謝宣捷幹細胞生技公司捐贈2,000萬元,此筆款項將用於本院大腦與意識研究發展,也期待未來可將研發成果應用於臨床診斷與治療,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患者。雙和生技園區也即將於明年正式啟用,期待能有更多企業夥伴們的加入,完善產學合作的機能。

宣捷創辦人宣明智在會中指出,他對台灣發展生技業深具信心。尤其台灣醫療實力在國際間有目共睹,且地域面積小,有利產業連結,是最大的優勢。只要政府建立完整的機制和法規,將有利於帶動台灣生技產業,有機會將台灣打造為「生技界的瑞士」。

宣捷總經理吳世揚表示宣捷近年亦致力於研究間質幹細胞對於腦部疾病如缺血性腦中風、失智症、帕金森氏症、阿茲罕默症及老化衰弱症等適應症之功效,相信聯合雙方的資源及研發能量,在腦神經領域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


宣捷捐2000萬元予雙和醫院 共同深研腦神經科技領域

了解大腦如何產生意識 將認知神經科學落實應用

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主任藍亭,是台灣第一位透過腦造影進行植物人臨床實驗與相關研究的學者,盡心盡力將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到預防、臨床診斷與治療上。他指出,「大腦」是宇宙中最複雜的東西,而「意識」是科學中最艱難的問題。投入研究大腦與意識的目的在於了解大腦如何產生意識,這是科學最大的挑戰,也是人類最重要的問題。

研究植物人 認識意識功能、減輕人類痛苦

該中心選擇研究「植物狀態」的病患,是因為在意識受損、衰退或扭曲時研究意識,才能最有效地了解意識的功能,同時了解如何才能減輕人類的痛苦。此外,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並設立了三大目標:對於患者,希望改善診斷、治療和預後;對於研究員,探索未來仍為最重要的科學及臨床問題,並為此提供研究途徑;對於人類,透過意識科學,期望藉由了解我們是誰,進而知道什麼是我們能期待。

【延伸閱讀】

接種疫苗最怕的暈針 竟是來自基因演化的「優勢」

「悲傷五階段」別抗拒憂傷 它是生命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2019年「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及「台灣國際醫材製造及零組件展」將開展,於6月27日至30日在世貿一館聯合展出,共計326家廠商共襄盛舉,一共620個攤位,串聯上中下游全產業鏈,涵蓋「醫療」、「健康」、「照護」三大領域的B2B醫療產業生態系,展現台灣生醫產業軟實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減少脂肪單位量才能真正減脂節食、運動…等能為身材曲線盡的所有努力,你都做了嗎?很抱歉,會瘦哪裡,其實你的基因早已注定!整形醫美集團資深整外醫師謝宇豪說明,減肥只能讓全身皮下脂肪細胞體積縮小,並不會讓它們消失,所以對於囤積在手臂、腰、腹、臀、大腿、小腿等部位的深層脂肪並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歲大的浩浩(化名)出現發燒、嘔吐、步態不穩、嗜睡症狀約二星期,影像檢查發現小腦有一個五公分大的腦瘤,經臺中榮總神經外科周育誠醫師手術切除腦瘤,確定診斷為好發於孩童小腦的髓母細胞瘤。變得遲鈍不講話 原來是「緘默症」浩浩發病前是個活潑好動、愛講話的孩子,治療初期變得不會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診所看小病,大醫院看大病。」為促使醫療資源有效運用,政府推動「分級醫療」,「雙向轉診」,呼籲民眾有病先找厝邊好醫師看診,必要時可透過院所之間的電子轉診平台,轉介至大醫院就醫,讓病患可獲得最適切的照顧。糖尿病共同照護網 治療、運動、飲食三管齊下根據統計,台灣有將近2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