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室內社交距離1.5公尺 醫師看診這樣做保護醫病安全

室內社交距離1.5公尺 醫師看診這樣做保護醫病安全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疫情指揮中心擬定室內社交距離1.5公尺,希望避免近距離接觸,減少感染風險,最近許多醫院診間也隔開了醫師與患者的距離,醫師與病人之間也必須距離1.5公尺,加上醫師戴上口罩,只是問診沒有實際接觸到醫師,讓不少患者感覺有點空虛。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堂權說,這是不得已的措施,因為新冠肺炎傳染途徑以飛沫和接觸為主,如有病患出現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對醫護人員都是嚴峻的挑戰。

 

為此,診間做了妥善的規劃,醫病距離大約1.5公尺,運用智慧遠距醫療系統,透過電腦解釋病情時,病患則在一兩公尺外觀看醫院所提供的IPAD,同步看到資料與影像。

 

王堂權指出,以前幫病人講解X光、電腦斷層等檢驗影像報告時,醫師和病患幾乎都是並肩觀看螢幕,但現在是非常時期,必須維持一定的社交距離,確保病人及醫事人員的健康。

 

如果收治高風險的患者,醫師還須配戴N95口罩、手術帽、護目鏡、防護面罩、頭燈、全身防水隔離衣、乳膠手套,從上至下嚴密保護全身。

 

王堂權說,每次全副隔離著裝完畢後,呼吸必須比較用力,講話音量也必須放大2倍,有時候還要忍受2至3個小時才可以上廁所,這是另類的學習與成長。

 

新冠肺炎不僅只是醫療及流行病學等議題,還影響著人際交流與社會脈動。病患或許覺得護理人員嚴格貫徹防疫的作為有些不盡人情,但保護醫護人員其實就是保護病人。

 

王堂權表示,醫護人員每天接觸上百個以上的病患,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才能避免醫病之間的交叉傳染,以及院內感染,防止自己被傳染,就是確定自己健康,不會影響其他病患,因此希望所有病人共體時艱。

 

更多NOW健康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整理包
口罩內層有異味病菌多? 恢復乾燥電鍋乾蒸法有效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自己的命自己救! 罹癌鬥士從免疫細胞找到奇異轉變

 

相關推薦

健身動作也可以玩心花樣?對的,如果你實在厭倦 ​​了與鋼鐵器材打交道的日子,不妨按照以下八種別具一格的方法,你會發現,原來健身方法也那麼有趣。 1.螺旋:關節像扭毛巾般地旋轉,牽動肌肉、血管做螺旋形的深度運動,透過經絡與五臟傳遞轉動的關係,預防血管硬化。 2.延伸:在全身放鬆的狀態下極度伸展,使身體...

閱讀詳情 »

    2天減掉1斤肉?!這對於正為瘦身發愁的美女們來說是多麼誘惑的數字!英國一位十幾歲的男孩就做到了,為了英國女王,他在短短十個月當中瘋狂運動健身,狂甩150斤脂肪,減掉的重量幾乎相當於一隻成年肥豬。而在成功減肥之後,這個小正太看上去神似當紅明星賈斯汀-比伯。   ...

閱讀詳情 »

在增肥論壇看到有人說想要練成壯實的身材,,可是胸部很薄要怎麼樣練厚?相信這是許多想要把身體練得強壯的人都很想知道的。以下就是我的回答,後來發現有人引用我的答案去回覆其他人的問題,表示我的說法是得到某些人認同的,我也蠻高興的。 胸部很厚跟胸肌很大是不一樣的,如果很努力的練胸肌,只是讓胸肌變大變突出,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