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潰瘍要吃粥?破解飲食四大迷思

胃潰瘍不僅疼痛,影響生活,反覆發生,更可能造成穿孔,危及生命。但胃潰瘍只能吃細軟的食物?不能喝的酸的飲料?胃潰瘍的保健守則儘管簡單明確,卻容易存在迷思。

在潰瘍發生之後,除了飲食調控與生活壓力的緩解,洪志聖提醒,一定要記得回診。

他解釋,大部份的潰瘍都是良性,但也有些是惡性。特別是早期的胃癌都是以潰瘍表現,單單用內視鏡不見得能判斷清楚。因此胃潰瘍的病人幾個月後一定要回診追蹤,看潰瘍是否結疤,還是繼續惡化,來確定是否為胃癌。

隨著胃鏡漸漸深入,李先生的胃壁清楚的浮現。光照之處,有許多紅色小斑點,那是發炎的跡象。

不過二十五歲的他,工作緊張,吃飯常不定時,或得在短時間內掃光飯菜。不正常的飲食習慣,成了年輕就胃潰瘍的主因。

今年二月,一名十一歲的國小男生罹患胃潰瘍的案例,讓不少人擔心,胃潰瘍正在年輕化。

「雖然沒有大規模統計,但年輕人胃不舒服的情形,似乎不少,」國泰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洪志聖發現,許多年輕人抽煙、喝酒,有的人喜食巧克力、喝咖啡或碳酸飲料等,都易引起胃酸分泌。

胃潰瘍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上腹的燒灼痛、悶痛,通常在空腹時疼痛,有的人在吃飽後會稍緩解。林口長庚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唐瑞祥提醒,如果疼痛持續超過兩個星期,就該求助醫師。

儘管胃潰瘍並非不能回復的傷害,但洪志聖提醒,反覆的潰瘍可能造成穿孔,胃裡的東西和空氣也可能因此跑到腹膜,腹膜因此腫脹與劇烈疼痛,甚至引起嚴重的細菌感染,而有致命危機。 

潰瘍發生的急性期,需要飲食控制,醫師也常配合使用抗生素。度過了急性期後,遠離胃潰瘍的守則很簡單,就是適時舒緩壓力,以及定時定量,細嚼慢嚥,避免刺激性食物,包括太辣、太酸、生冷、太甜的食物,以及咖啡、茶、酒精等刺激性飲料;同時,使用鎮靜劑、止痛藥、阿斯匹靈時,確實遵照用藥指示,不濫用。
 
胃部保養守則儘管簡單,一般卻存在許多對胃潰瘍的迷思:
 
迷思一:得到胃潰瘍時,應該少量多餐?
 
許多人存在著胃內應該要保持一定食物量,避免胃酸空分泌,侵蝕胃壁的觀念。

但唐瑞祥指出,胃壁細胞分泌胃酸,幫忙消化食物,胃酸分泌與食物就像比賽足球的兩方角力,保持平衡就好。如果沒吃東西的話,胃酸的分泌量自然就低。而幽門桿菌可能造成胃潰瘍的原因,就是它會破壞胃壁的防禦機轉,讓平衡傾斜。醫師們建議,一般還是建議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即可。

 
迷思二:胃潰瘍的人只能吃細軟的食物?
 
洪志聖解釋,急性期後幾天正在恢復的病人,的確是從吃比較細軟、流質的食物開始。但如果潰瘍已經停止出血,也以制酸劑治療了,症狀已改善,就可以慢慢恢復一般飲食。
 
迷思三:受過潰瘍傷害的胃,最好多吃稀飯?
 
醫師們不建議一直吃粥。原因之一,是就像傷口癒合結疤一樣,營養足夠,組織修復的能力比較好。
洪志聖也表示,有的人吃稀飯會覺得吃不飽,而不知不覺吃太多,稀飯內又有許多澱粉液體,對胃的恢復不見得好。因此,如果不是出血型的潰瘍,急性症狀恢復三、四天後,建議回復正常飲食。
 
迷思四:為了保養胃部,不該吃酸性的食物?
 
許多人存在著「以酸引酸」的看法,擔心不該吃太多酸性食物,刺激分泌胃酸。洪志聖表示沒有這樣的說法。

唐瑞祥解釋,不論是否為酸性食物,胃部只要有食物進入時,就會分泌胃酸,胃部的酸鹼值有複雜的機轉調控。只要不刻意吃太酸的刺激性食物,一般如鳳梨、檸檬等酸性食物是沒有問題的。
 
事實上,胃壁長期處於弱酸性,胃部的許多不適與疾病,主要原因不是胃酸過多或過酸,而是胃壁黏膜的防禦機轉被攻破。

相關推薦

國際上依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以及超高齡社會。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人口數據顯示,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預計2065年每10人中,約有4位是65歲以上老年人口,而在這4位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南投一名3歲男童,週末全家外出遊玩,返家後小孩反應小小鳥好痛,母親一看發現男童生殖器腫了兩倍大,嚇了一跳,趕緊帶至泌尿科就醫,醫師檢查後發現男童是因為包莖所引發的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經治療後已逐漸消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泌尿科李昇平醫師表示,夏季炎熱潮濕,再加上包莖的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Y先生在某次健康檢查後,發現自己可能有糖尿病問題。當時他的糖化血色素6.5%以上,已達糖尿病診斷標準;只要糖化血色素偏高兩次以上,或同時期血糖值偏高,就會被判斷為糖尿病。一旦糖化血色素超過8.5%,即為糖尿病重症;若超過10%,一般便會建議立刻住院。Y先生再次接受健康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不少人有痠痛問題,會自行到藥局購買痠痛貼布,藉此舒緩痠痛。健保署統計使用痠痛貼布人數與件數逐年增加,民國2017年健保門診近72萬人使用非類固醇類痠痛貼布,全年開立7100多萬片,處方痠痛貼布1年的量全部相加,竟然能繞台灣6圈。痠痛貼布正確用五原則要如何正確使用貼布,才能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