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家有失智患者 你應該這麼做

家有失智患者 你應該這麼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響應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辦理「Run伴失智症者伴走」,亞東醫院於日前舉辦「友你真好,健康齊步走」伴走活動。邀請10位失智症病人及其家屬、串連轄區內據點夥伴、社區單位及民眾等共襄盛舉。以「陪伴」理念,陪著經常深居不敢外出的失智病人齊步走,也傳達友善社區對失智症者的重要。

延緩失智 規律運動良好飲食

家有失智症患者,最令人害怕的就是失智家人的走失,不得已只好限制患者行動。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病房主任賴資賢醫師表示,於日常生活中落實延緩失智的方式包括:規律運動、腦部訓練、增加生活網絡及良好飲食習慣。平時除控制三高外,多吃抗氧化食物及堅果類,少吃紅肉,就能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此外,聽力障礙易使人際關係溝通出現障礙,間接影響失智危險因子的增加,故不可忽略聽力檢測。

失智患者運動 應依個人需求設計

2011年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的研究發現,運動確實對認知神經功能有保護的作用。中度常規運動能有效增厚大腦海馬迴的體積,同時減少腦部灰質細胞退化,改善記憶力。亞東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醫師表示,想要延緩病情惡化,運動是最好的非藥物治療方式之一。而老年人的運動應參考個人需求、興趣、技能與能力,配合運動生理學來設計。想要有效地改善認知功能,應將運動當作開藥方一樣,根據長者的個人需求設計,同時持之以恆。

照顧者能喘息 患者多一個重心

有位88歲的蔡媽媽,兩年前就有點行為反常,忘記回家的路、性情溫和卻變得暴躁易怒、疑心街坊鄰居在講她壞話。這些失智症的警訊表徵,因當初女兒對疾病不瞭解,歷經求醫困境,後來才知道原來媽媽得了失智症。所幸醫師引薦至失智據點,做更進一步的治療,以及參與據點的藝術治療團體,有助認知促進及延緩失智的幫助,蔡媽媽雀躍地期待每週一上課。

對照顧者女兒而言,不僅能獲得喘息,還能跟其他人經驗交流,參與知能課程,瞭解照護知識與技巧,漸漸找出與媽媽的相處模式和因應方法,讓母女倆生活多了一個重心。就目前四個月的照顧歷程,健康、正面思考的蔡女士提及也會情緒低落,而體認到照顧者的重要,時常告訴自己「要好好照顧自己,才能陪伴媽媽更長遠」的體悟,亦呼籲尋求照顧服務資源,有助減輕身心壓力與負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8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65歲黃先生,11年前突發性腹痛,罹患罕見的腸繫膜動脈栓塞,俗稱小腸中風,術後失去了所有的小腸,雖保住性命,但吃完即瀉完全無法吸收,確診為腸道衰竭,11年來必須仰賴點滴維持基本的水分與熱量,日前臺北榮民總醫院成功協助小腸移植,病患目前已能逐漸順利進食,提高生活品質。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傅婷/台北報導】64歲的廖先生因痛風、高尿酸而長期服用止痛藥物,導致10多年前腎功能變差,2015年開始了每周3次的洗腎人生,常出現發冷、冒汗、血壓不穩等症狀,廖太太心疼另一半長期受苦,決定捐腎救夫,幾經評估後2人於10月25日進行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廖先生終於能回歸健康生活。 &...

閱讀詳情 »

【文/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有位粉絲媽媽在阿包醫生的粉專上提問:「我的兒子最近剛上幼兒園大班,他們的作息是吃飽飯後就會準備午睡,他平時習慣趴睡,但他的老師請他不要趴睡,原因是這樣會壓迫到胃,躺著或側睡會比較好。」   各位爸媽要先知道孩子與成人的腸胃系統是不一樣的,最大的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5歲蔡小姐事業有成、保養得宜,是同齡友人稱羨的美魔女,但她近年來飽受眼睛乾澀所擾,眼球經常出現紅血絲,眼角甚至還出現果凍般的薄膜,雙眼瞬間無神,大減昔日亮麗模樣,就醫後確診為結膜鬆弛。結膜鬆弛 致使眼睛外觀出現「果凍」現象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角膜暨眼整形科主任江鈞綺表示,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