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家有失智症患者 我會不會也中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有失智症患者 我會不會也中招?

9月是國際失智症月,A小姐接收到不少衛教及新聞訊息,引發疑惑與恐懼,因為家中已有三名失智症患者,她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也得到失智症…… 

有家族史、頭部外傷為高危族群 
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李建欣醫師指出,導致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除了家族史外,高齡、女性和患有其他疾病者(如糖尿病、頭部外傷、唐氏症),也是失智症發生率較高的危險族群。失智症種類主要分為:退化型(阿茲海默症屬於其中一種)、血管型、混和型與其他原因造成。
 
李建欣為 A女做腦部掃描檢驗腦血管狀況,結果無異常,排除腦血管病變導致的失智症後,A女又接受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自費檢測,造影結果為陰性,暫時排除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由於短期內不會有惡化的危險,她終於能夠放下心中的擔心。

李建欣指出,醫學上失智症的定義為「具有記憶及其他認知功能障礙,且其嚴重程度需足以影響其社會及職業功能」。認知功能障礙包含: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對世間與地點感到混淆、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判斷力變差、情緒和個性改變等現象。若出現以上情形,有可能不是單純的一般老化現象。
 
失智初期接受治療 可延緩病情惡化
類澱粉蛋白斑塊為阿茲海默症中最主要病理特徵,而阿茲海默症為失智症中最大宗,患者大腦中會有此斑塊堆積,過往只能在患者過逝後進行解剖確認。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可藉由特殊示蹤劑及正子造影「點亮」並辨識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神經炎斑塊分布情形。
 
李建欣表示,不論造影結果如何,都可以做為診斷性評估的輔助,以利進一步治療或照護。造影結果陽性以建議往阿茲海默症藥物治療的方向進行;造影結果陰性,可以初步排除阿茲海默症可能性,朝其他種類失智症病因評估。
   
李建欣呼籲,高危險族群應多加注意自身及家人身體狀況,如出現初期失智現象要趕快就醫,在症狀急劇惡化前接受適當治療,除可更有效延緩病情惡化外,病患及家屬更能提早規劃照護計畫。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曾智希日前上節目分享之前因為肚子痛開刀的經驗,大呼:「我沒有剖過小孩,不知道剖腹有多痛。」小禎也馬上吐槽:「誰剖過小孩!我們是剖腹不是剖小孩。」 藝人曾智希在《醫次搞定》節目中分享:「我常常經期來的時候都痛到要送急診,檢查才發現是巧克力囊腫3公分,沒想到吃了三個月的避孕藥,巧克力囊腫變成6公分,最後...

閱讀詳情 »

▲男子經X光及電腦斷層影像,發現肺癌。(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80多歲男子,因為小中風臥床在家,但近3個月來被家人發現不僅食慾不好,還合併出現嗜睡狀況,連忙將他送醫,初步檢查左側肢體較無力,抽血顯示血鉀偏低但血鈣較高,醫師不放心進一步電腦斷層掃描,竟在肺部發...

閱讀詳情 »

周晉逸/職能治療師 失智症好發於65歲以上之老年人,其屬於一進行性且不可逆的退化性疾病,從初期對複雜生活功能出現障礙,諸如:烹飪、規劃以及管理錢財到晚期的完全無法獨立生活。 失智症屬於一群症狀的組合,雖然大部分民眾所意識到的首要問題經常是健忘的症狀,但其不單純僅侷限於記憶力減退,尚影響到其他,例如:...

閱讀詳情 »

▲癌症治療需醫病雙方討論最佳治療方案。(示意照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忽略定期追蹤B肝,55歲的莊先生最終發現肝臟冒出一顆腫瘤,且因位置靠近下腔靜脈,肝癌細胞一路轉移到腦部及肺部,肺部大大小小佈滿數十顆腫瘤,歷經各種治療,病情仍在半年後復發,所幸透過免疫療法治療6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