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家有失智症患者 我會不會也中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有失智症患者 我會不會也中招?

9月是國際失智症月,A小姐接收到不少衛教及新聞訊息,引發疑惑與恐懼,因為家中已有三名失智症患者,她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也得到失智症…… 

有家族史、頭部外傷為高危族群 
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李建欣醫師指出,導致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除了家族史外,高齡、女性和患有其他疾病者(如糖尿病、頭部外傷、唐氏症),也是失智症發生率較高的危險族群。失智症種類主要分為:退化型(阿茲海默症屬於其中一種)、血管型、混和型與其他原因造成。
 
李建欣為 A女做腦部掃描檢驗腦血管狀況,結果無異常,排除腦血管病變導致的失智症後,A女又接受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自費檢測,造影結果為陰性,暫時排除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由於短期內不會有惡化的危險,她終於能夠放下心中的擔心。

李建欣指出,醫學上失智症的定義為「具有記憶及其他認知功能障礙,且其嚴重程度需足以影響其社會及職業功能」。認知功能障礙包含: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對世間與地點感到混淆、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判斷力變差、情緒和個性改變等現象。若出現以上情形,有可能不是單純的一般老化現象。
 
失智初期接受治療 可延緩病情惡化
類澱粉蛋白斑塊為阿茲海默症中最主要病理特徵,而阿茲海默症為失智症中最大宗,患者大腦中會有此斑塊堆積,過往只能在患者過逝後進行解剖確認。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可藉由特殊示蹤劑及正子造影「點亮」並辨識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神經炎斑塊分布情形。
 
李建欣表示,不論造影結果如何,都可以做為診斷性評估的輔助,以利進一步治療或照護。造影結果陽性以建議往阿茲海默症藥物治療的方向進行;造影結果陰性,可以初步排除阿茲海默症可能性,朝其他種類失智症病因評估。
   
李建欣呼籲,高危險族群應多加注意自身及家人身體狀況,如出現初期失智現象要趕快就醫,在症狀急劇惡化前接受適當治療,除可更有效延緩病情惡化外,病患及家屬更能提早規劃照護計畫。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本土個案單日新增23例再創新高的同時,也有好消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1)日下午公布最新病毒基因序列比對結果,住基隆的防疫計程車司機確定是遭到染疫乘客傳染;而亞東護理師則是被院內確診病患感染,這兩起個案均與本土疫情無關,對社區是好消息。 國內這一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個案今(21)日新增23例,再寫這一波疫情的最高,且同時在台北、桃園、高雄三都皆爆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直言,這一波疫情的觀察期「恐怕要拉長到過年後」;而春節連假在即,適不適合返鄉、南北移動?陳時中說「要回家看家裡的人,我都覺得是可以做」。 指揮...

閱讀詳情 »

自律神經失調 一位50歲的家庭主婦,因為心悸、頭昏、胸悶、失眠,加上手腳冰冷,看了心臟科醫師後,認為心血管沒有問題,判斷應該是自律神經失調,後來給予一些抗焦慮藥物之後,情形就改善了。相信許多讀者看了之後超有感,原來自律神經失調真有此事。 心悸、頭昏、胸悶、失眠,加上手腳冰冷,看了心臟科醫師後,認為心...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個案飆出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國內新增6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例本土個案及4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本土疫情在台北、桃園以及高雄三地同時延燒,值得注意的是,桃園新增個案中有經貿園區公司的2名移工,雖然曾於9日在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