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家有過動兒爸媽好苦惱 醫:治療應多管齊下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注意力與同年紀孩子相比較下後發現較不持久,且經常過動或衝動,則很可能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前兆,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主治醫師吳俊漢表示,ADHD主要被認為與大腦前額葉的發展較慢有關,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或衝動,症狀依不同個體狀況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吳俊漢指出,通常孩子必須在12歲以前含括多項症狀、行為發生的場域至少超過2個以上,如在家中、學校與安親班等不同情境的表現皆一致,並且症狀持續期間必須大於6個月以上,且確實對生活、學習造成干擾才會在專業判斷下被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孩子5至6歲之前,注意力與過動的情況不容易輕易被辨別為正常或異常,通常要到開始上學後,才有機會觀察出,因此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通常都要等到孩子上大班或小一階段時才會確診。吳俊漢也提醒,許多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尤其是女孩,注意力缺乏的症狀常常是在課堂上放空,不一定會動來動去坐不住,但因為不影響班級秩序,因此便有可能被忽略。

對於小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究竟要不要用藥,家長通常有許多掙扎,吳俊漢解釋,藥物的功能是補足神經傳導缺乏的物質,孩子服用後會讓心緒穩定下來,建議家長可與醫師詳細討論,對於用不用藥的選擇,可以著重在用藥前後的影響對孩子是否有整體幫助,例如:用藥後,在學習效能、人際關係、情緒安頓與生活管理上有所成長,孩子的心理挫折可能因此有效減少,有助於對整體學習產生正面影響。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治療需要多管齊下,除了藥物之外,家長的態度也相當重要,接納、同理與陪伴孩子,通常能給予孩子正向幫助,並減少孩子的挫折感。同時也建議要避免讓孩子經常接觸3C產品,尤其是手持式的手機與平板,以避免加重孩子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的症狀表現。

相關推薦

會多國語言除了讓你在職場吃得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最近研究指出,學習第二外語能提升閱讀、口頭表達和智力表現,並且防止大腦出現早衰症狀,而成年後才開始學習外語,也會對大腦產生正面的影響。 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研究人員針對 262 名參與者進行調查,所有的人都能講...

閱讀詳情 »

肝病三部曲: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是常見的肝病發展過程,目前西醫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逆轉這個過程。成功大學研究團隊發現肝纖維化的致病機轉,能逆轉長期以來西醫對肝病治療與惡化過程無力回天的局面,該項研究成果已取得專利權,並引起很多生技製藥廠商高度興趣,讓台灣醫學研究在國際舞台上再次發光發熱。 肝...

閱讀詳情 »

消除記憶然後再恢復記憶,這不是電影裡常見的情節嗎?科幻愛情片《王牌冤家》中的忘情診所,能用特製的「忘情霹靂光」幫助身陷回憶牢籠中的人,將過往的不愉快全部抹除。這種用光抹除記憶的方法,在《哈利波特》或《MIB 星際戰警》中也曾出現,如今隨著大腦研究不斷有新進展,這段科幻情節即將躍出螢幕,進入到真實人...

閱讀詳情 »

擠不進十大癌症排行的胰臟癌,台灣一年也有大約 1,800 名新增病患,但是一旦罹患胰臟癌,存活率卻非常低。一款 2013 年經主管機關核准通過的口服新藥,自 6/1 起已有健保給付,每月可省下近 4 萬元藥費,對於傳統打針已產生抗藥性的病患來說,還可再延長平均三至六個月生命,對於經濟能力不足以自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