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家有過動兒爸媽好苦惱 醫:治療應多管齊下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注意力與同年紀孩子相比較下後發現較不持久,且經常過動或衝動,則很可能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前兆,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主治醫師吳俊漢表示,ADHD主要被認為與大腦前額葉的發展較慢有關,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或衝動,症狀依不同個體狀況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吳俊漢指出,通常孩子必須在12歲以前含括多項症狀、行為發生的場域至少超過2個以上,如在家中、學校與安親班等不同情境的表現皆一致,並且症狀持續期間必須大於6個月以上,且確實對生活、學習造成干擾才會在專業判斷下被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孩子5至6歲之前,注意力與過動的情況不容易輕易被辨別為正常或異常,通常要到開始上學後,才有機會觀察出,因此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通常都要等到孩子上大班或小一階段時才會確診。吳俊漢也提醒,許多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尤其是女孩,注意力缺乏的症狀常常是在課堂上放空,不一定會動來動去坐不住,但因為不影響班級秩序,因此便有可能被忽略。

對於小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究竟要不要用藥,家長通常有許多掙扎,吳俊漢解釋,藥物的功能是補足神經傳導缺乏的物質,孩子服用後會讓心緒穩定下來,建議家長可與醫師詳細討論,對於用不用藥的選擇,可以著重在用藥前後的影響對孩子是否有整體幫助,例如:用藥後,在學習效能、人際關係、情緒安頓與生活管理上有所成長,孩子的心理挫折可能因此有效減少,有助於對整體學習產生正面影響。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治療需要多管齊下,除了藥物之外,家長的態度也相當重要,接納、同理與陪伴孩子,通常能給予孩子正向幫助,並減少孩子的挫折感。同時也建議要避免讓孩子經常接觸3C產品,尤其是手持式的手機與平板,以避免加重孩子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的症狀表現。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常常感到口渴?吃東西容易嗆到嗎?千萬別輕忽,這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毛病,醫師提醒,有可能是口腔衰弱的徵兆,而口腔衰弱症已經是銀髮族容易面臨的疾病,許多人可能因為輕忽引發嚴重的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最嚴重甚至導致死亡。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65歲長者中,平均每10人就有1...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明看起來很健康,沒有慢性病,也規律運動,怎麼突然就猝死?類似的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案例,不管是名人還是一般民眾都屢見不鮮,背後問題往往就出在高血壓長期沒有受到控制,想要自保,醫師提醒,平常在家就要學會「722」的量測血壓原則,掌握自身的血壓。 台北市立聯合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12期疫苗預約第二階段今(25)日早開放BNT第1劑、莫德納第2劑預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公布最新統計數字,已經各有53萬多人以及23萬多人完成預約,明天則將進一步開放AZ第2劑的預約,而指揮中心表示,目前看來BNT有望再新增開放名額,針對30歲以上年齡層初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出現最年輕打BNT疫苗後死亡通報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下午公布該起案例發生在桃園,為一名15歲女學生,在接種疫苗後21天上體育課途中突發不舒服,現場急救無效,到院前死亡,而行政相驗結果可能是腦神經病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10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