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密切接觸者3+4上路 首3日隔離+後4日快篩陰性可出門

密切接觸者3+4上路 首3日隔離+後4日快篩陰性可出門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罕見地延後至晚上開始,在專家會議後,今(25)日拍板確定,密切接觸者的居家隔離時間改為3天,如第3天居隔期滿快篩陰性後,則進行4天自主防疫。從4月26日起,縮短居家隔離的天數為「3+4」正式上路;目前正在居隔者,如天數超過3天,從27日起開始解除隔離。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下午專家會議後,做出的結論是簡化疫調,以及將密切接觸者的居隔天數,從10天縮短為3天隔離,與4天自主防疫。居家檢疫者則沿用舊制度。


密切接觸者3+4上路 首3日隔離+後4日快篩陰性可出門

▲確診者主動回報與接觸者的匡列說明。(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針對密切接觸者 居隔時間縮短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多數專家認為「放得太鬆散,對社會壓力太大」,會中對於「3+4」的方向是同意的。未來確診者將由衛生局提交電子疫調單給確診者填寫,小朋友需要由法定代理人辦理。接下來會針對極有可能感染的「密切接觸者」開立居隔單,這些人要做3天居隔,以及4天自主防疫。職場則由防疫長造冊,將應該匡列者造冊到衛生局,同樣針對密切接觸者開出居隔單。


密切接觸者3+4上路 首3日隔離+後4日快篩陰性可出門

▲如為密切接觸者,前3天隔離即可,後4天可自主防疫。(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民眾生活變化輕微 降低衛生局行政壓力


密切接觸者的「3+4」以前3天為居家隔離,1人1室為原則,不得外出;在第3天開始做家用快篩,後4天自主防疫期間,當日需要做快篩陰性才可出門,陽性則需通報;且可戴口罩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這4天可外出工作,採買必需品,禁止前往餐廳內用、參加大型活動。但在校上課風險偏高,因此自主防疫期間,以不到學校上課為原則。同時現在正在居隔者,為給行政人員緩衝時間,只要滿3天即可在27日開始解除隔離。


密切接觸者3+4上路 首3日隔離+後4日快篩陰性可出門

▲現在居隔時間超過3天,則27日起解除隔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境外移入未放鬆 防範國際變異株


陳時中強調,新制對於密切接觸者的日常生活變動較小,且針對疫調單位,疫調範圍已經縮小,以及旅遊史、足跡重疊等風險低的狀況也去除,僅看真正的密切接觸者,等於是風險少了一半;僅隔離3天,需要協助照顧的資源少了很多。且電子與自動化等表單,能有效減輕工作量,多出來的人力將鎖定輕重症分流。 陳時中表示,地方政府衡量可行性後,採取中間的狀況,在國際研究中,潛伏期都在2.9到3.1,第三天驗出的比例超過8成,之後如每天都驗,連驗3天可避免往外傳播的可能性增加,新加坡也是72小時驗陰就能放行。境外移入檢疫時間維持10+7未來會漸次放鬆,目前需觀測國外變異株出現。


密切接觸者3+4上路 首3日隔離+後4日快篩陰性可出門

▲指揮中心要求各縣市實施重點疫調。(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表示,因確診者過多,反造成民眾以為「沒有足跡重疊就沒關係」,因此宣布確診者足跡,原則上不再公布。陳時中強調,不論在哪,民眾出入各場所需戴好口罩,保護自己的安全;同時,今日開始各地方政府,都需要實施「重點疫調」。如出現確診者,需匡列的密切接觸者排除足跡重疊者,大致上以同住家人,同班同學或同辦公室,以九宮格為認定方式,降低疫調人員壓力。


密切接觸者3+4上路 首3日隔離+後4日快篩陰性可出門

▲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鬆懈,往後不再公布確診者足跡。(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輝瑞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禁忌多 不能與10類藥物一起吃
▸輕症居家照護使用「清冠1號」抗疫 中醫師解答宜與忌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長期下背痛找不到病因,恐是腰椎小面關節炎作怪!人體上半身重量藉由腰椎支撐,人的腰椎有五節硬骨,硬骨與硬骨間的緩衝物質就是椎間盤,硬骨往後延伸有骨板,而上下骨板相接的關節,就是小面關節。當腰椎退化時椎間盤會往後突出,小面關節炎也會退化長出骨刺,根據研究,腰椎退化中,小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皮膚搔癢流連皮膚科 竟是骨髓纖維化作怪83歲的盧先生,因為皮膚嚴重瘙癢,頻繁求診皮膚科近兩年之久,類固醇擦到皮膚變薄,但症狀未獲得緩解,後來抽血檢查才發現是骨髓造血系統出問題,沒想到皮膚癢的原因竟是因為骨髓纖維化所造成,確認症狀成因後搭配骨髓纖維化藥物治療,很快就改善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最佳綠葉吳孟達(達叔)日前因肝癌過世,除了演藝圈痛失英才之外,許多從小看他電影長大的影迷更是大呼難過。肝癌向來是台灣人十大癌症的熱門,近年來推廣肝病三部曲(肝病、肝硬化、肝癌)已讓許多民眾重視自身健康,但肝臟的確是沉默的器官,多到晚期才有明顯症狀,治療手段十分有限,但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疫苗終於抵達台灣!今(20)日上午大韓航空691班次抵達桃園機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證實,首批到達的牛津AZ疫苗已在台灣,共有11.7萬劑,會先提供給新冠病毒暴露風險最高的醫護與檢疫人員施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國向AZ公司購買1千萬劑新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