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寒流強襲猝死增 心血管患者需「小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冷鋒一波波,全台氣溫不斷下探,光是今年2月,就有逾百位民眾疑似因心血管疾病加上低溫影響而猝死,醫師提醒,因室內外溫差大,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民眾最好減少出門,如要出門也建議做好保暖,以避免中風或猝死發生。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內科主任吳彥雯表示,猝死是指發病一小時內突然神智喪失造成死亡,其中大多數是因為心血管的因素。冬天氣溫低,身體在低溫狀態下,周邊血管容易收縮,造成血壓急遽上升增加心臟的負荷,進而大幅增加腦溢血、腦梗塞跟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的風險。加上天氣冷的時候,人們的活動量一般都會減少,若突然增加體力活動量,則心臟的負荷也會增加,也會造成猝死的可能性。因此,在冬日猝死的個案中,有相當高的比例都是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

對心血管患者而言,如要預防寒冬中心肌梗塞發作,除了注重保暖、飲食控制與適度運動外,也要配合醫師的治療,按照醫囑定期用藥,而去年通過衛福部核可正式引進台灣的心臟震波,也可提供患者不一樣的治療選擇。吳彥雯主任解釋,心臟震波的治療方式是以震波刺激冠狀動脈阻塞的心臟部位,刺激增生新的細小血管,以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心臟可比擬做水田,主渠道不通,讓小渠道去灌溉,一樣可以有足夠的血流量」。因整體手術過程是採體外震波治療方式,所以毋須開刀,也不用住院,只要定期回診即可。對於無法開刀或懼怕心導管及手術的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

吳彥雯主任表示,雖然心臟震波治療方式更為簡便,但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這種治療方式。如患者有心臟內血栓或急性心內膜炎、心肌炎等等,都不適合心臟震波的治療。即使接受這種最先進的治療技術,患者仍須遵從醫師指示,搭配其他治療,如生活作息調整、飲食控制與藥物治療等,才能讓治療的效果更顯著。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56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新北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延燒台灣社區,全國進入3級警戒,不少公司改採居家辦公,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則宣布停止到校上課延長,減少群聚;本土疫情嚴峻,民眾都努力在家防疫並期盼能趕快接受疫苗施打,然而,也有家長疑惑,台灣兒童、青少年會有新冠疫苗可打嗎? 康聯生醫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配合政府新冠肺炎防疫政策,在全國三級警戒的情形下,失智症病人必須暫停參加日間照護活動,也無法前往失智據點,必須盡量減少外出。生活型態的改變,對於病人與家屬都是很大的挑戰。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程郁文醫師整理一些在疫情當中維持失智症病人與照顧家屬健康的小撇步,協助大家平安走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15)日AZ疫苗大規模接種,許多接種站外早上7、8點就有人排隊等候,幾乎都是銀髮族,有些拿柺杖,有人則坐在輪椅上,不過,最近LINE群組流傳「擔心血栓問題,要老人別去打AZ疫苗」等訊息,指揮中心澄清,疫苗預防的效益遠大於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老年人應該儘速接種。 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