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寒流強襲猝死增 心血管患者需「小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冷鋒一波波,全台氣溫不斷下探,光是今年2月,就有逾百位民眾疑似因心血管疾病加上低溫影響而猝死,醫師提醒,因室內外溫差大,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民眾最好減少出門,如要出門也建議做好保暖,以避免中風或猝死發生。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內科主任吳彥雯表示,猝死是指發病一小時內突然神智喪失造成死亡,其中大多數是因為心血管的因素。冬天氣溫低,身體在低溫狀態下,周邊血管容易收縮,造成血壓急遽上升增加心臟的負荷,進而大幅增加腦溢血、腦梗塞跟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的風險。加上天氣冷的時候,人們的活動量一般都會減少,若突然增加體力活動量,則心臟的負荷也會增加,也會造成猝死的可能性。因此,在冬日猝死的個案中,有相當高的比例都是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

對心血管患者而言,如要預防寒冬中心肌梗塞發作,除了注重保暖、飲食控制與適度運動外,也要配合醫師的治療,按照醫囑定期用藥,而去年通過衛福部核可正式引進台灣的心臟震波,也可提供患者不一樣的治療選擇。吳彥雯主任解釋,心臟震波的治療方式是以震波刺激冠狀動脈阻塞的心臟部位,刺激增生新的細小血管,以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心臟可比擬做水田,主渠道不通,讓小渠道去灌溉,一樣可以有足夠的血流量」。因整體手術過程是採體外震波治療方式,所以毋須開刀,也不用住院,只要定期回診即可。對於無法開刀或懼怕心導管及手術的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

吳彥雯主任表示,雖然心臟震波治療方式更為簡便,但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這種治療方式。如患者有心臟內血栓或急性心內膜炎、心肌炎等等,都不適合心臟震波的治療。即使接受這種最先進的治療技術,患者仍須遵從醫師指示,搭配其他治療,如生活作息調整、飲食控制與藥物治療等,才能讓治療的效果更顯著。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56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提到夏天,不禁讓人馬上聯想到抵達紫外線,以及抵禦蚊蟲。出外郊遊時,常會看到人手ㄧ瓶防蚊液,ㄧ拿到就往身上盡情噴灑,避免蚊蟲叮咬。而路上也紛紛出現不少人,耐著高溫,從頭到腳包緊緊,熱出滿頭大汗也不以為意,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曬的黑嚕嚕;但也有部分生活步調較緊湊的女性,在塗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隨著西化飲食,以及生活形態的改變,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據統計,目前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約20-30%,其中約有2%的患者會進展成巴瑞特食道,而此為一種癌前病變,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胃食道逆流分典型及非典型兩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一名22歲女性半年前車禍導致肋骨、骨盆骨折,另一台機車的人也重傷。數個月休養復健中,出現易受驚嚇、恐懼、焦慮憂鬱、常常莫名哭泣、失眠惡夢、逃避退縮,極度依賴家人、無法獨處,看到車輛會害怕,更不敢再騎或坐機車,外出掙扎許久才能踏出家門。近期因車禍賠償糾紛症狀加劇,就醫診斷為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