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實拍剖腹產手術過程的全紀錄!看完你還敢剖嗎?

實拍剖腹產手術過程的全紀錄!看完你還敢剖嗎?

在懷孕的時候,你總是會對分娩生產的那一刻產生無窮的想像,其實,一切都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只要充分了解生產過程,也許就可以讓你在那一刻放鬆很多。

接下來,就讓小編帶你經歷一下剖腹產手術過程的全紀錄吧

1、麻醉和消毒。

醫生會先用胎心儀聽一聽胎兒的胎心情況,然後給產婦注入麻醉劑,產婦必須採取側臥並彎腰的體位,並儘量保持不動。

麻醉生效後,醫生就會開始消毒腹部,然後給產婦鋪上無菌單,只把腹部的切口部位露出來。在產婦頸部上方會放置一個“頭架”,阻隔她的視野,為免她看到手術操作會緊張,防止影響手術。

實拍剖腹產手術過程的全紀錄!看完你還敢剖嗎?

在緊急情況下,全身麻醉有助於手術的快速進行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非緊急時,區域性麻醉一般都做為手術的首選。

2、切開腹壁。

首先醫生會用一把小鑷子夾一夾腹部切口部位的皮膚,觀察產婦是否還有痛覺,如果產婦不覺得痛,醫生就會開始把腹部的皮膚切開,然後用手分開脂肪層,再把脂肪下面的筋膜層劃開。肌肉層一般也是用手分開,而不是用刀,這樣有助於術後的恢復。當醫生看到腹膜後,會劃開腹膜層,進入腹腔。

3、拉出子宮。

腹膜切開後,醫生會伸入腹腔檢查子宮,胎兒及附近器官,檢查有無破裂及粘連情況,然後將子宮托出至切口之外。

子宮拉出後應該在子宮和切口邊緣之間堵塞大塊多層滅菌紗布,防止子宮內的液體流入腹腔引起感染。

4、切開子宮。

醫生會摸一下子宮下段,以確定胎兒的頭所處的位置,然後一般會選擇子宮下段與子宮體交界下方約1~2厘米處,切開一個長約3厘米的橫切口。然後將這個切口向兩側用手撕開至約10厘米。這種橫切口的方向與子宮肌纖維的走向是一致的,所以撕開會比切開更簡單並且損傷小。

實拍剖腹產手術過程的全紀錄!看完你還敢剖嗎?

實拍剖腹產手術過程的全紀錄!看完你還敢剖嗎?

縱向切口出血量比較少,且可使胎兒更快地分娩出來,但不利於母親的再次懷孕時經陰道生產的嘗試。縱向切口會增加第二胎時子宮破裂的風險。

實拍剖腹產手術過程的全紀錄!看完你還敢剖嗎?

5、拉出胎兒。

醫生看到羊膜囊後,會用鉗子把羊膜囊夾破,讓羊水流出來一部分,這樣寶寶的頭就比較容易下降。

實拍剖腹產手術過程的全紀錄!看完你還敢剖嗎?

然後,主刀醫生會用手伸入到子宮裡,托住寶寶的頭,站在助手位置的醫生則會向子宮底部加壓把寶寶向下推,同時主刀醫生會用手將寶寶的頭向上撬一下,大多數情況下寶寶的頭就可以順利地娩出來了。

實拍剖腹產手術過程的全紀錄!看完你還敢剖嗎?

6、清理胎兒。

寶寶的頭娩出後,醫生會初步清理一下寶寶呼吸道裡的羊水和粘液,然後將寶寶的身體逐漸娩出,等寶寶娩出後再將臍帶夾住剪斷。如果寶寶發出響亮的哭聲說明呼吸良好,醫生會把寶寶交給手術台下的助產士,她們會再進一步清理一下呼吸道,然後將寶寶身上的羊水擦乾淨和處理臍帶,並為寶寶稱體重等。

實拍剖腹產手術過程的全紀錄!看完你還敢剖嗎?

7、縫合子宮和腹壁。

手術後一般需住院觀察2~4天,醫生會盡量鼓勵產婦早日離床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以利於傷口的癒合及減少並發症發生的可能性。一般在術手1、2個星期傷口便會癒合。

看完後,MM不要怕呀,生命的誕生過程是很偉大的,放鬆放鬆~

順產又是怎樣一種體驗呢?

相關推薦

記者李訢愷/新北市報導 八里療養院致力推動國家防疫政策及職場員工身心健康促進方案,從去年疫情之初確立相關分艙分流動線以及設立專責觀察篩檢病房,到今年後疫情時代持續推動防疫相關衛教宣導及職場員工身心健康的推動,串連起醫療及社區服務,將健康的身心帶給民眾。「疫起抗戰 全心方疫」、「職場幸福,我們來照顧...

閱讀詳情 »

記者鄭儷絲 李振麟/新北市報導 八里療養院致力推動國家防疫政策及職場員工身心健康促進方案,從去年疫情之初確立相關分艙分流動線以及設立專責觀察篩檢病房,到今年後疫情時代持續推動防疫相關衛教宣導及職場員工身心健康的推動,串連起醫療及社區服務,將健康的身心帶給民眾。「疫起抗戰 全心方疫」、「職場幸福,我...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汽車產業復甦,專家預估未來汽車產業產值可望上看6兆美元,加上電動車快速發展,台廠積極搶進電動車生態系!專攻汽車安全部品與高階客製品的金屬大廠英鈿趁疫情期間加強布局智慧化,在微軟和達易智造協助下,英鈿OEE(整體設備效率)提升15%、達交率上升22%,增進國際客戶信心訂單逆勢成...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賣到各大醫療院所的生理食鹽水注射液出包!食藥署今(31)日發布最新產品回收訊息,接獲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通報,旗下生產的「”永豐”生理食鹽水注射液」100mL軟袋裝,安定性試驗的pH值測定結果未能符合規格,共有35批號產品得回收。 出問題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