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寶寶一餵奶就吐? 當心「肥厚性幽門狹窄」悄悄上門

寶寶一餵奶就吐? 當心「肥厚性幽門狹窄」悄悄上門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曾有一名剛滿月的嬰兒,常常一餵奶就吐出來,家人一開始以為是普通溢奶,不以為意,但小嬰兒越吐越頻繁,越吐越厲害,體重也沒有再增加。擔心的家人們趕緊帶孩子到急診就醫,經診察後發現孩子已出現脫水和電解質失衡情況,超音波發現有「肥厚性幽門狹窄」。經手術妥善治療後,孩子終於不再吐了,高興地大口吃奶。

嘔吐、嗜睡、上腹腫塊 肥厚性幽門狹窄症狀需注意

「幽門」是胃的出口,奶水在胃中初步消化後需經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再繼續消化。若幽門的肌肉層肥厚,就會造成通道狹窄、奶水堆積,進而嘔吐。而幽門肥厚的過程是漸進性的,初期時症狀不明顯,不易診斷,因此寶寶就醫後檢查常已因攝取量不足導致脫水、體重減輕和電解質失衡,進而出現嗜睡現象。

肥厚性幽門狹窄典型症狀為餵食後出現「噴射性非膽汁性嘔吐」,因奶水尚未進入到有膽汁參與消化的十二指腸,故嘔吐物多不帶有綠色的膽汁,但若長期嘔吐導致胃和食道黏膜受損,嘔吐物可能帶有血絲。另外,觸摸寶寶上腹部有時可感受到胃蠕動和橄欖樣的腫塊。

此外,部分寶寶可能會出現黃疸,因營養攝取不足導致肝臟中的葡萄醣醛酸轉移酶(glucuronyl transferase)活性下降,進而使非結合性膽紅素增加有關,經手術治療後症狀可改善。

手術及時處理 目前觀察無術後長期後遺症

如確診為肥厚性幽門狹窄,醫師常以「幽門肌切開術(pyloromyotomy)」治療,在幽門肌肉處做一個縱向的切口,經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已被證實為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式,僅極少數合併出血、感染和腸穿孔情形,必要時即需再次手術。但醫師也強調,目前無研究顯示在手術成功後會有任何長期後遺症。

術後一週觀察期 出院後仍大量嘔吐應儘速回診

近期研究指出,術後視寶寶需求自由餵食是安全且有助復原的,父母不必過於擔心,而術後幾日內仍可能會出現嘔吐情形,一般建議在術後一周內先觀察,不需再做額外檢查。

當寶寶開始能接受足夠的餵食量,且不再需要靜脈輸液時,即可安排出院。但若出院後出現大量嘔吐或活動力明顯下降時,父母仍需注意及早帶寶寶回診,醫師提醒,寶寶沒辦法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因此父母需更注意其狀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尋求醫師診斷。

【延伸閱讀】

新生兒持續吐奶別以為正常! 當心「急性中腸扭轉」致命

嬰兒吐奶別輕忽! 當心「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症」奪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4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我國十大死因的危險因子中,也多與不運動有關。為讓大家將運動習慣深入生活,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特別設置「公園運動happy go系統」標誌,只要利用手機掃描Q...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口腔癌是國人最短命癌症,病患平均少活16.3年。根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多數口腔癌病患往往諱疾忌醫,直到就醫已經第4期,大幅降低治癒率及存活率。醫師指出,晚期口腔癌需合併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但放射治療會造成之為組織發炎、損傷,若未做好清潔保養,恐發生放射性骨組織壞死。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dose dense chemotherapy ),因為此方式省時、有效且能利用輔助用藥來降低副作用,因而已成乳癌化療新趨勢。化療骨髓抑制副作用 白血球低下會威脅生命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暨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趙大中表示,乳癌治療講求多專科合作,治療方式包括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千萬不要小覷PM2.5的傷害,除了會對呼吸器官造成傷害之外,也會對肌膚有所影響!皮膚科醫師指出,PM2.5的大小甚至比毛孔還小,所以會穿過毛孔,深入深層肌膚,使得肌膚受到傷害。 對肌膚傷害會由外而內 也會由內而外皮膚科醫師鄭惠文表示,PM2.5對於肌膚的傷害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