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過年暴飲暴食小心誘發「胃心症候群」 中醫教三招改善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忙碌了一年,總算盼到了9天連假,但過年暴飲暴食小心誘發「胃心症候群」!門診就有一名35歲女性,平時生活作息規律,但是只要一到連假熬夜,或是吃太飽、腸胃脹氣時,就常感覺胸悶,心臟不舒服的現象,且偶而有不規則跳動的情況,嚴重時甚至伴隨眩暈,但就醫心電圖檢查卻沒有任何異狀,查不出原因,求助中醫才發現其實問題根源在於腸胃。

中醫師吳宛容指出,這是胃部疾病影響到心臟功能的病症,因為具體症狀多發生在胸部,剛開始是身體機能的問題,還未到器官實質上的問題,所以患者常常感覺心悸,胸悶,但到心臟內科檢查卻是常常檢查不出來。

正因為問題的根源在於腸胃,患者常伴隨腹部飽脹、打嗝困難造成的胃脹氣,往上壓迫到心臟,造成心臟不適,但由於心臟症狀比較明顯,很少有人會在看醫生時主動提起其他徵兆,導致誤診率非常高,這類的問題尤其在年節時暴飲暴食後非常容易發生。

吳宛容說,一旦症狀嚴重到心電圖出現異常,代表這種問題由功能型的消化障礙,轉變成比較嚴重的實質上的器官病症,這種形況跟冠心病的症狀非常相似,通常稱為「胃心症候群」,這時在症狀表現上與冠心病的心電圖類似,都呈現心臟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但仔細探究原因,會發現心臟並沒有「自發性改變」,而是受到外力也就是腸胃脹氣與胃酸逆流的影響較大,所以服用冠心病用藥改善也不大,但是用中藥一些消食化積的藥材協助打嗝或放屁,排除體內的空氣,減低胃酸分泌後,症狀馬上緩解,那就非常有可能是胃心症候群的前兆。

過年美食當前,令人難以控制口慾,不小心吃得太撐的時候常會令人有種心律失常、心悸的感覺,加上熬夜睡眠睡眠不足會造成自律神經系統失衡,提高心律不整的可能性,所以中醫師提供3招改善方法:

第一招:餐餐八分飽

經常吃太飽其實對心臟的衝擊很大,吃飽後出現心悸、胸悶、心臟不服的感覺,是因為胃部的消化功能不好,飲食後胃脹氣,將橫膈往上頂,限縮了肺部呼吸擴張的空間,從而導致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

第二招:熬夜盡量少

為改善心肺循環,防止胃心症候群發作,必須充分睡眠,才能消除身體的疲勞,睡眠不僅能讓身心休息,也可讓腸胃消化機能穩定。一般來說,每天需要7到8小時的睡眠,為了善待心臟,請努力維持睡眠的品質與效率。

第三招:口味剛剛好

許多人心悸胸悶腹脹,是因時要調味過度或是烤辣炸等刺激性食物攝取過多所致,減鹽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巧妙減鹽,避免重口味的飲食。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半年內連換兩副眼鏡 當心孩子視力出了這問題!

「助戒菸」、「減害」話術被戳破! 台灣連驗千件電子煙9成含尼古丁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黃昭博/嘉義報導 衛服部嘉義醫院有一名高姓患者是糖尿病和B型肝炎帶原者,平時在該院家醫科及肝膽胃腸科追蹤治療。今年進行例行性抽血檢查時,肝指數竟然飆升到1,567 U/L。嘉義醫院團隊啟動緊急異常通報,立刻追回高先生回診就醫,經醫師安排複檢及超音波檢查,發現罹患猛爆性肝炎有生命危險之虞,當日旋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的失智人口,截至2019年底,已經突破29萬人大關,成為台灣不能再忽視的重要議題,台灣失智症協會今(3)日便結合各縣市失智症協會,連署提出民間版建言報告,點出政府應該優先落實的「失智症政策綱領2.0」三大重點,最重要的就是要中央地方提高失智症政策層級。 衛福部是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今年元旦爆出交往喜訊的韓國藝人玄彬與孫藝珍,西洋情人節當天又曝光兩人代言的最新廣告,還重現「愛的迫降」的經典搥胸親密小動作,讓粉絲大呼甜蜜到快蛀牙!不過回到現實人生,蛀牙可不是件好玩的事,因為輕則口氣不佳、牙痛睡不好,重則掉牙、引發細菌感染等問題,所以從小孩到大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首批AZ疫苗到手,但根據外電報導,韓國有一名50多歲男性在接種AZ疫苗後,出現不適症狀,隨後心臟病發作,緊急送醫不治,引發關注。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3)日回應表示,目前國際間僅針對對疫苗過敏或某些藥物有嚴重過敏反應者建議暫緩接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