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寶寶胎動異常減少小心胎死腹中 !

             寶寶胎動異常減少 小心胎死腹中

(記者張耀元報導)28歲的王小姐是新手媽媽,懷孕已滿31週,每日最大的樂趣就是與先生觀察肚子的胎動,期待迎接寶寶的新生。一天晚上休息時,突然察覺肚裡寶寶異常安靜,胎動次數也不如平日頻繁,隔天就醫檢查,才發現胎兒腦部缺氧,需緊急進行剖腹產手術搶救,接生過程才發現原來是臍帶過度纏繞,阻礙母體輸送給寶寶的養分與氧氣。醫師也表示,若媽咪沒因察覺胎動有異就醫,極有可能造成胎死腹中的遺憾。

關鍵28週孕期 從胎動觀察寶寶健康狀態

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暨長庚醫院婦產部副主任鄭博仁醫師表示,一般懷孕週期從16到24週,媽媽會開始感覺到胎動,直到懷孕32週時為最高峰,並會持續維持到生產分娩前。因此建議孕期滿28週的媽媽,均應養成固定監測紀錄胎動的習慣,因為胎動次數「明顯減少」或「突然改變」很有可能是胎兒健康產生異常的重要警訊。且依據統計資料顯示,在胎死腹中的個案裡,有55%的孕婦曾有胎動減少的經歷。

胎動型態多變 媽咪「自我感覺」最重要

鄭博仁醫師指出,目前胎動的正常次數並沒有一定標準。臨床普遍觀察,胎動會隨晝夜週期、胎兒睡眠規律性、孕婦姿勢、環境等變化,最長胎動間隔時間平均為50至75分鐘。而隨著媽咪個人體質、生活作息不同,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胎動型態,故媽媽應熟悉且熟記每天的正常胎動,才能在有異狀時警覺求診治療。鄭醫師強調,目前預防胎死腹中僅能靠孕婦己身的警覺性,如媽媽懷疑胎動有減少或停止現象,需立即尋求醫師專業意見,切勿抱持再觀察的心態而延誤就醫治療。

監測胎動、接種疫苗 用心守護寶寶健康

鄭醫師提醒,孕期滿28週的媽媽需養成每日測量胎動的好習慣,此外也可參閱由亞太母胎醫學基金會發行的「28孕週,關鍵時刻」衛教手冊,透過填寫胎動紀錄表格,更加了解頻率型態,產檢時也可作為醫師參考數據。此外,因新生兒通常在出生兩個月後,才會陸續接種疫苗。在此之前,則是寶寶最脆弱,病毒容易入侵的免疫空窗期。故建議媽媽可於孕期28~36週時接種減量三合一百日咳疫苗(Tdap),預先透過臍帶提供胎兒保護抗體,進一步守護寶寶健康。

葛蘭素史克藥廠關心您

相關推薦

▲(照/高醫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破百,國內各大醫院壓力大,從門禁管制到日常醫療,不少醫護人員從1月開始就為了防疫,緊繃了快2個月,為了紓解壓力,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就設置「員工免費痠痛特別門診」,利用針炙、拔罐緩解疲勞痠痛程度;台北榮總則繼線上預約探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所謂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患者常常打鼾之外,還會突然暫時停止呼吸,這樣雖然有在睡覺,但是睡眠效率非常差,導致早上起床總是沒有睡飽,覺得頭昏昏脹脹的、精神不好,甚至有時會覺得記憶力比較差,或是開車時容易發生出車禍的狀況。  輕度患者透過減肥、側睡可減緩睡眠呼吸中...

閱讀詳情 »

▲(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一路機車騎到宜蘭,一名18歲男學生,尾椎處便開始感到異常疼痛,還出現反覆流膿的情形,只要一坐在硬地板上,整個人痛不欲生,跑遍醫療院所卻遲遲找不出病因,最後才確診為罕見的「潛毛症」,經手術切除患部後,這才終於不再坐立難安。 原來該名男學生天生...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陳鈞凱/資深醫藥記者 台灣人享受「戀愛」勝過「性愛」,你相信嗎?一項針對9個國家進行的調查就出現這樣的結果,調查讓調查者依序排出最能讓自己感覺到愉悅的活動時,大部分國家皆以「性愛」為排行榜前一、二名,僅有台灣及日本有著完全不同的結果,台灣人偏好心理上的滿足更大於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