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寶特瓶重複用,要當心癌症上身

寶特瓶重複用,要當心癌症上身
【寶特瓶重複用,當心癌症上身】

【轉分享,給你好能量好運氣,讓更多人得到幫助】

環保意識抬頭,有人買了寶特瓶飲料後,把空瓶子留下來當水壺,但醫生說,救了地球,可能賠上自己。

專家研究,寶特瓶一旦碰上熱氣,大約只要40度,塑膠材質就會釋放致癌物─銻,重複使用瓶子,很容易把這種重金屬吃下肚,民眾可得當心。

喝完的寶特瓶,很多人會直接裝水繼續喝,但是瓶子遇到40度溫度,會釋放毒素,產生一種致癌的重金屬「銻」;專家研究發現,小動物連續兩星期,把銻吃下肚,細胞的染色體會受損,所以寶特瓶最好別拿來裝溫水,以及重複使用。

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表示,「我建議至少一個月換一次瓶子」。

裝溫水會產生毒素,而且沒開封的飲料、或是寶特瓶裝的白開水,在車裡曬太陽,也會把銻給曬進喝的水裡,現在很 流行的運動水壼,也是別曬太陽、別裝溫熱水。

 
 


除了避免裝溫熱水、曬太陽,寶特瓶也不要拿來裝汽水,酸性的汽水、鹼性的檸檬汁,會讓瓶子釋放一種環境荷爾蒙,叫「雙酚A」,小吃店給的塑膠刀叉,也有這種毒素存在,! 不! 但會致癌,還會造成免疫系統失常。

此外,雙酚A還會造成青春發育期提前、肥胖症、糖尿病、過動症等,跟有毒的奶瓶奶嘴,會傷害嬰兒,是一樣的道理。

建議民眾,拋棄性的餐具或寶特瓶,用完就回收,別因為環保而傷了健康。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連續第2天零確診,10例找不到感染源的本土個案,目前也只剩下酒店女公關案379還沒過14天觀察期,尚未結案,疫情相對全球處在低點,另一好消息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今(17)日公布先前醫護人員全面擴大監測採檢的結果,採了1千8百...

閱讀詳情 »

▲該項「全球最安全國家」排行中,台灣排第7,還在中國之後。(圖/翻攝自《Deep Knowledge Group》)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病毒毒害全球,防疫直接反映國力,現在到底哪個國家最安全呢?英國智庫《Deep Knowledge Group》最新公布一項「全球最安全國家」排行,...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知接觸過確診者又有症狀,仍執意搭機回台灣?國內先後確診的案384、案393例為一對旅美30年的夫妻,2人在美國時已出現症狀,一下飛機就確診,引發罵名,也讓地檢署主動啟動調查,要查有沒有隱匿。由於類似確診個案不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67歲廖太太本身患有酒糟性皮膚炎,因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止,她不敢鬆懈,除在家休息及用餐外,出門絕對要戴上口罩,且一戴就是5、6個小時。近日她因酒糟性皮膚炎引起的臉部泛紅、刺痛及乾癢等病症,較過往嚴重,就醫診斷是長時間戴口罩,使臉部肌膚長期處於空氣不流通、悶熱的狀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