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天戴口罩6小時 當心酒糟肌惡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天天戴口罩6小時 當心酒糟肌惡化

67歲廖太太本身患有酒糟性皮膚炎,因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止,她不敢鬆懈,除在家休息及用餐外,出門絕對要戴上口罩,且一戴就是5、6個小時。近日她因酒糟性皮膚炎引起的臉部泛紅、刺痛及乾癢等病症,較過往嚴重,就醫診斷是長時間戴口罩,使臉部肌膚長期處於空氣不流通、悶熱的狀態導致,經藥物治療後,廖太太的病情已獲控制。 

每半小時透氣1分鐘 避免上妝
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陳志斌醫師表示,酒糟性皮膚炎俗稱「酒糟肌」,好發於20至40歲女性,常見症狀有血管擴張、臉頰紅斑持續不退、反覆熱潮紅等,另可能合併乾燥脫屑、膿皰、刺癢等病癥。致病原因多種,個人先天體質及後天清潔習慣、免疫系統失調、皮膚蠕形蟎蟲、紫外線刺激、酒精等皆可能為惡化因子。長期戴口罩也會加劇原有的皮膚疾病,因口罩多以不織布材質為主,長期下來會對臉部肌膚形成接觸性的刺激,且因不透氣,汗水和熱氣停留在皮膚表層,使水份和油脂分泌失衡,再加上飛沫沾附於口罩內層,更易造成細菌滋生等問題。

陳志斌醫師建議,應依照各地政府建議戴口罩時機配戴,視情況摘除口罩通風透氣,如戴30分鐘,取下休息1分鐘;盡量不要上妝,避免更容易出油、出汗,成為細菌溫床;防曬方面,可使用防曬係數SPF 30以內、PA系數較低的清爽型防曬,避免皮膚悶熱導致病情復發。

濕疹患者 洗完手速擦乾塗護手霜
針對患有手部濕疹的患者,陳志斌醫師提醒,部分民眾為求強力清潔及便利,會使用酒精消毒、洗手,但忽略其在揮發過程的瞬間,帶走皮膚角質層上的水分,破壞皮膚屏障,且搓洗動作也會帶走溶解的皮脂,造成皮膚乾裂等問題,建議手部濕疹嚴重的患者避免頻繁接觸水及酒精,應遵守洗手5步驟使用肥皂洗手,水溫切勿超過40度,洗後立即擦乾、塗抹護手霜。如出現乾癢、脫皮、裂傷,甚至長出小水珠,即是濕疹症狀發作,務必前往就醫,以免延誤診治。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21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個案及6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個案分佈以新北市11例最多,其次為桃園市3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5例本土病例(其中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8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

閱讀詳情 »

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今列席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昨日專家會議討論高端MVC-COV1901新冠肺炎疫苗專案製造申請案,由於其中和抗體效價是AZ的3.4倍,最終核准製造。至於總統蔡英文是否帶頭施打國產疫苗,提升打氣?指揮官陳時中僅簡短回應,「尊重她本人意願」。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則表示,總統、副總統...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表示,國內疫情已較為穩定,為兼顧國內妥善安排人力及實務上業務需求,自今年7月20日起恢復移工調派至同一雇主之其他工作場所。至於工作延伸(即雇主指派移工至客戶契約履行地工作),考量移工流動性較高及染疫風險,仍暫緩解封,未來將視疫情再行檢討。疫情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產疫苗真的來了,高端疫苗今(19)日正式通過緊急授權使用EUA,獲食藥署核准專案製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曝光最快供貨時間點落在8月份「少量供應應該沒問題」。不過,外界要求揭露做為審查標準的國人接種AZ疫苗抗體效價數字,陳時中則拒絕,稱因聯亞疫苗還在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