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對抗乳癌更便利 口服化療藥在家就能做治療

對抗乳癌更便利 口服化療藥在家就能做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資料顯示,乳癌高居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每年約有1萬多名婦女罹患乳癌。然而,由於醫藥的進步,對於乳癌的治療已朝向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致使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已可達95%。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化療、放療及標靶藥物,甚至還有口服化療藥物能降低化療副作用,並且在家就能做治療,使得抗癌可以更便利;所以,婦女朋友們應定期檢查乳房,若是篩檢發現罹患乳癌,勇敢接受治療,相信能成功抗癌。

乳癌治療 依據分型與分期選擇藥物

乳癌有很多不同型別,而且又有零期至四期,不同的乳癌分型與期別,就有不同的治療方式。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明燊表示,若是發現有乳房腫瘤,會先做穿刺切片檢查,確認是癌細胞,通常會先以手術切除,之後再根據癌細胞做病理化驗,看是哪一種乳癌,例如有管腔型、三陰型、Her2型等,依據病理分型與腫瘤的分期,再做後續治療。

化療分為針劑與口服 晚期復發轉移可以使用口服方式

戴明燊醫師指出,乳癌手術切除後的後續治療包括化療、荷爾蒙治療、放射線治療與標靶藥物治療,依據分型與分期來做選擇;針對化療又可分為針劑與口服,口服化療藥有分為每天吃、每週吃或隔週服用,至於會用到口服化療藥,大多是需要長期治療,所以會是以晚期或是復發轉移的乳癌病人居多,一般早期乳癌仍是以注射針劑化療為主。

口服化療方便且副作用小 生活品質較好

注射化療藥是用靜脈點滴方式,戴明燊醫師進一步指出,由於注射時會對部份人造成血管刺激性,藥物漏出也會傷害組織並可能造成潰瀾,因此需要使用人工血管,至於人工血管是埋在靠近鎖骨皮下並接到大靜脈,化療藥物注射進入可至全身;而口服化療藥會較方便,不需人工血管或是靜脈注射,只需要定期到門診帶藥回家服用,而且毒性較低,副作用較小,較不會像注射化療藥會有掉髮、噁心與嘔吐等副作用,對病人生活品質較好。

標靶藥搭配口服化療 多項臨床研究正在進行

針劑注射化療藥已發展有10-20種之多,口服化療藥目前則只有3、4種,所以,一般早期乳癌仍以針劑化療為主。戴明燊醫師說明,由於口服化療藥方便且有一定之效果;因此,有許多臨床研究會以標靶藥物搭配口服化療藥進行,除了可增加療效之外,又可兼顧生活品質。臨床上,就有位罹患乳癌轉移莊姓大學教授,在5年前發現轉移肺、皮膚與骨骼,在2-3年之間都需要以靜脈注射化療藥,每次治療都得住院打針,由於還在大學任教,曾看見她在注射化療時還在修改學生論文;但是因為人工血管有血栓出現堵塞,因而換成口服化療藥,對藥物耐受度良好,病情穩定,治療效果很好之外,而且不用住院注射做治療,目前已經由口服化療藥持續治療了3年,有不錯的生活品質,並且還持續在學校任教,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1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27世界抗頭頸癌日 用行動勇敢對抗病魔國際頭頸部腫瘤聯盟於2014年,將7月27日訂為「世界抗頭頸癌日」。為了呼籲民眾重視頭頸部癌症,亞洲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侯勝博、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陳培榕、許文林帶領醫護團隊、與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秘書長鄧海玲,陽光基金會及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維護民眾飲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加強查驗市售農產品,同時為提升農藥殘留檢驗效能,檢驗科於今年4月通過由英國中央科學實驗室FAPAS主辦之農藥殘留檢驗能力試驗,並於6月通過衛福部食品中農藥多重殘留分析374項認證,臺北市衛生局對於農藥殘留檢驗能力已達國際水準,後續配合...

閱讀詳情 »

夏天痘痘冒不停,是很多人肯定遇過的日常煩惱,特別是台灣有很多人屬於油性、混合性肌膚,更是痘痘找上門的常客。而看到網路上一篇篇教你怎麼抗痘的文章,不外乎教你吃退火食物、要避開致痘痘粉刺食物,但難道這樣就真的有用了嗎?自己就具有食物營養專業背景的蔡怡瑄營養師表示,自己就是屬於容易爆痘痘的膚況,因此深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出生20天多天的新生兒,因解灰白色大便,2個月21天大時,在醫院接受剖腹探查手術,排除有膽道閉鎖,但又因傷口裂開,再次接受剖腹傷口縫合手術,且黃疸指數持續上升,也呈現灰白色大便,直到4個半月大赴臺中榮總檢查,懷疑恐是膽道閉鎖,醫師建議手術治療,但家長因擔心前幾次手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