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臉黃大便灰 恐是膽道閉鎖惹禍

新生兒臉黃大便灰 恐是膽道閉鎖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出生20天多天的新生兒,因解灰白色大便,2個月21天大時,在醫院接受剖腹探查手術,排除有膽道閉鎖,但又因傷口裂開,再次接受剖腹傷口縫合手術,且黃疸指數持續上升,也呈現灰白色大便,直到4個半月大赴臺中榮總檢查,懷疑恐是膽道閉鎖,醫師建議手術治療,但家長因擔心前幾次手術經驗不佳有所猶豫,後來再進行腹腔鏡術中膽道攝影手術後,確定病症,才採以腹腔鏡葛西氏手術治療。

膽道閉鎖不及時治療 恐肝衰竭死亡 

雖然這名新生兒較晚接受葛西氏手術,但術後兩天,即解綠色大便,術後一個月黃疸指數也降到正常指數,目前已經2歲半,黃疸指數正常,但因肝功能指數較高,仍定期門診追蹤;臺中榮總兒童外科主任周佳滿指出,當肝外膽管不通,促使膽汁無法排出,鬱積在肝臟,就會造成膽道閉鎖,這時嬰兒會出現皮膚黃疸、茶色尿及淡黃或灰白大便等症狀,若不及時治療,恐活不到兩歲,就會引發肝衰竭死亡。

利用嬰兒大便辨識卡判別 有異狀盡速就醫

文獻報告指出,嬰兒膽道閉鎖的發生率以台灣及日本在內的東亞最高,每一萬個活產新生兒就有0.8到1.5人罹病,其中台灣膽道閉鎖基金會更統計,國內每年新增罹患膽道閉鎖的病例約30至40名,但卻有三成未能及時發現治療;周佳滿主任表示,除了透過嬰兒皮膚或眼白判別有無黃疸,也可使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兒童健康手冊提供的嬰兒大便辨識卡,一旦有異狀應盡快就醫。

把握60天治療黃金期 提高手術成功率

若高度懷疑嬰兒是膽道閉鎖又無法確定時,建議可接受手術,做術中膽道攝影,確定膽道閉鎖時,就可進行葛西氏手術,若能把握出生後60天治療黃金期,成功率也會提高;周佳滿主任指出,院內從98年起,就積極發展小兒腹腔鏡及胸腔鏡手術,近3年來,每年皆完成約有近200例的微創手術。

長期膽管炎且預後差 八成患者得肝臟移植

若葛西氏手術效果差,則可採肝臟移植,即使是三個月大以後確定診斷者,也能直接做肝臟移植,成功率高達成9成,但葛西氏手術成功者,仍可能會持續有纖維化或膽道發炎等症狀;周佳滿主任提醒,開刀後完全痊癒無合併症的約只佔六分之一,開刀後2年內完全無合併症出現者,較可能完全痊癒,但長期下來一再發生膽管炎者且預後差,八成患者恐須接受肝臟移植,因此透過腹腔鏡手術膽道攝影,能及早診斷是否有膽道閉鎖,且進行手術,延長等待肝臟移植的時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8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其實,說的就是番薯葉啦! 番薯葉又稱地瓜葉,過去多棄置不用,近年來因其誘人的保健功能而日益受到世人的青睞。香港人譽稱其為“ 蔬菜皇后 ”,日本人則推崇其為令人長壽的新型蔬菜。具有顯著的食療保健功能,是很有開發價值的保健長壽菜。   排毒 含豐富...

閱讀詳情 »

最近一位嫁到日本的華裔媽媽在同學圈驚嘆日本國綠茶鹽水的神奇作用,話說他們住在海濱,她4歲的女兒最近長了不少痱子,她的日本婆婆給孩子塗抹了加鹽的綠茶水,半天沒過完,痱子就焉了。如此經濟而且實用,小編一定要推薦給各位媽咪們! 綠茶鹽水真的那麼好用嗎? 據了解,綠茶含有茶多酚,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對病原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現年6歲的蘇小弟,看似與其他同年孩子相同,活潑的模樣惹人憐愛。但蘇小弟2個月大時,因為發燒不退被送醫,經檢查被發現確診為罹病率百萬分之三的「非典型性尿毒溶血症候群」〈aHUS〉。罕見疾病基金會指出,aHUS是一種發生在成人和兒童的遺傳性、慢性疾病,可能會危及生命,目前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全台目前初步估算約有近9000個罕病家庭,罕病基金會透露,目前約服務236種罕病,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際遇,他們的共通點是為對抗疾病,許多病友無法外出,僅能在家生活。有鑑於此,罕病基金會突破限制,舉辦「第一屆罕見疾病親子同樂會」,提供趣味競賽、遊戲攤位和美食嘗鮮等活動,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