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對抗肺炎喝大量補湯 免疫力失調反而越補越大洞

對抗肺炎喝大量補湯 免疫力失調反而越補越大洞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56歲曾女士因罹患乾燥症,必須服用免疫調節劑藥物,她擔心會降低免疫力而增加感染武漢肺炎風險,因此為了是否服藥而夜夜失眠,一度還狂喝「當歸黃耆補氣湯」以及號稱抗炎聖品「薑黃素」,但醫師提醒,免疫系統失調的患者千萬不可自行停藥或亂服藥,若有任何疑慮,應尋求專業醫師意見。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書怡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大流行,使防疫成為全民運動,口罩、酒精幾乎是出門的標配,然而許多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不免擔心:「這樣真的夠嗎?」,尤其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是因免疫系統紊亂,導致免疫細胞將自己的黏膜、內臟、關節當成攻擊目標,造成組織發炎失能,必須使用免疫調節劑治療。

 

此外,除了基因、荷爾蒙外,細菌病毒的感染都有可能引發或加重自體免疫細胞的異常狀況,所以常見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是泌尿道發炎,常常會加重這類病人的病情,因此防疫、抗病毒,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而言更需謹慎。

 

不過陳書怡強調,經濟能力已列屬已開發國家的台灣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應是豐衣足食,奶蛋魚肉蔬果樣樣不缺,營養不足造成免疫力低下實在少見,臨床上常見的患者反而是過敏、免疫系統亢進的族群居多。一般民眾常見的免疫力差,其實是免疫系統失衡,與真正免疫力低下族群(常見如移植、免疫不全患者)相差甚遠。

 

醫師指出,如果自體免疫功能亢進患者,自行服用坊間常見以當歸、黃耆為主的補氣湯品,反而更容易助長自體免疫細胞的攻勢,使口乾、關節疼痛等症狀可能會更加嚴重。此外,抗炎聖品薑黃,性味辛、苦、溫,除了對於關節無力痠痛可能有些微幫助外,也會加重免疫疾病的嚴重程度,故使用前應諮詢合格中醫師。

 

以中醫生理來說,養生治病首重陰陽平衡,與現代醫學的自律神經系統、免疫系統運作相似,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病,相當於保家衛國的免疫細胞叛亂造成國內傷亡,以致無法抵外制敵,此時需清理門戶、重整軍心,才能好好發揮防禦病毒的功能。因此,對於自體免疫的患者應規律服藥、穩定作息、適當運動,才是提升免疫力關鍵,再透過中藥的清熱利濕、養陰疏肝、活血通絡的方式,達到免疫平衡狀態。

 

陳書怡提醒,全球疫情發燒,自體免疫患者除了基本配戴口罩、勤洗手外,千萬不可因擔心免疫力低下,而自行停藥,有問題應當尋求專業醫師意見,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一、別吃8種食物8種食物千萬不要吃:不新鮮的糧食及肉類,不合季節的食物,顏色不好看的食物,味道不好聞的食物,切割得不合規矩的肉,烹調不當的食物,調料沒放對的菜餚,從市場上買來的酒肉。對策:要想避開食品安全問題,就得管好嘴!防止病從口入。二、每餐必有薑薑歷來受養生人士推崇,作為調味品可以去腥,是燉魚...

閱讀詳情 »

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醫師建議】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飽,否則容易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春節年假,民眾喜歡與親朋好友相聚、走春。尤其在冷颼颼的天氣,相約大啖麻辣鍋更是一大享受!餐後再相約喝杯咖啡、吃蛋糕,是女性最難抗拒的美食,醫師提醒,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要注意,大吃大喝可是會讓你「火燒心」!中醫師陳彥仁表示,許多病患在遇到胃食道逆流的症狀,除了醫院就診,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象徵年年有餘的魚肉,是年節的應景食物,其實營養價值更是豐富。食品專家表示,魚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以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建議吃魚取代飽和脂肪較多的畜禽肉,挑選如鯡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小型魚最好,大型魚及魚內臟容易有金屬汙染,則不建議吃。「小型肥魚的營養價值遠勝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