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心」工作爆量! 心臟衰竭再同步化治療心臟「電線短路」

小「心」工作爆量! 心臟衰竭再同步化治療心臟「電線短路」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疲倦、呼吸困難、水腫 心臟衰竭原因多

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可能因為血壓過高,或冠狀動脈被血塊阻塞影響血流,也可能因為心臟瓣膜病變等種種原因,造成心臟必須加重工作負擔,導致幫浦功能惡化而產生心衰竭,患者會有疲倦、呼吸困難、水腫等症狀。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暨心臟內科醫師黃嵩豪指出,心臟衰竭的成因是非常多樣性的,其中一部分的人可能會遇到的原因,就是「傳導」問題。

電訊傳導「短路」了,重建電路恢復正常心跳

心跳的神經傳導,是從右心房的竇房結發出放電訊號開始,刺激左右心臟同步收縮來幫浦血液,不過當傳導出問題,產生左束支傳導阻滯導致左右心收縮不對稱,心臟得更賣力工作才能輸出足夠血液,進而產生嚴重心衰竭,若是標準心衰竭藥物治療成效不彰,就需要考慮「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或「希氏束起搏」。

黃嵩豪主任解釋,心臟衰竭需要做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的人,是因為心臟左束傳導產生了嚴重的阻滯。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是從鎖骨下沿著靜脈放置一條心臟導線到心臟冠狀靜脈竇,再選擇合適的心臟靜脈置導線到心臟外壁局部放電,讓心臟同步啟動左心室收縮,校正傳導功能的異常,進而恢復心臟功能。而希氏束起搏則是刺激房室節下的希氏束,把原來傳導阻滯的位置,重新做電位刺激,重建電路的循環。

植入電子儀器 感染風險高者可考慮搭配抗菌袋

兩種手術方式都需要在鎖骨下製作皮下口袋植入電子儀器,視患者情況,植入時可搭配「可吸收式抗菌網袋」,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

黃主任說,一旦發生電子植入儀器感染,就必須把整個電子儀器都移除掉。如果儀器是因為電池電量耗盡,必須進行置換,其感染風險也較新裝置患者為高。對部分患者來說,如果體質是比較敏感的,植入心臟電子式儀器容易讓組織與儀器間沾黏變得非常嚴重,這樣的抗菌袋可以適當地讓組織沾黏有效地下降。

黃主任進一步指出,因抗菌網袋為自費醫材,通常是使用於免疫力比較低下,或者過去曾經感染過,亦或是心臟電子式儀器的裝置比較複雜,既感染風險較高的患者,才會考慮將植入式電子儀器與抗菌袋配合使用。

黃主任表示,心臟衰竭的侵入式治療都屬於最後手段,最重要還是從源頭改變飲食、生活習慣,控好三高,若有氣喘、不明原因水腫、夜間難躺平入睡等情形,一定要敲響警鐘,尋求專業診斷。

【延伸閱讀】

他心跳「斷片」喘又暈!醫免開刀替他心臟裝電池 恢復正常心跳

年輕人運動後突然猝死!體檢「加一項」檢查 就能發現心肌肥厚威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8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聞癌色變是人之常情,對於女性而言,乳癌自民國95年起就名列台灣女性第一好發的癌症,成為許多女性無法言說的恐懼。根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女性乳癌發生率飆升最快,20年來從每10萬人口30人左右的發生率(0.03%),飆升到每10萬人口78.9人的發生率(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四旬的小學老師因為流感而感到心悸、呼吸過快而喘息不已,先生觀察其狀況驚覺不對勁,緊急開車送往醫院,卻不幸在途中昏迷,抵達高雄長庚醫院急診室急救,醫療團隊在短時間內使用心肺復甦術40-50次,研判需要葉克膜來幫助維持血液循環,終於幸運撿回了一命,並且無傷及腦部功能;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年來3C產品的廣泛使用,使得罹患乾眼症人數大幅增加,根據眼科醫學會公佈的2019護眼趨勢調查,台灣民眾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乾眼症,眼科門診中,更有7~8成患者是為乾眼症就醫,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乾眼症若長期不治療,可能會造成角結膜病變,甚至影響視力。許多人誤以為乾...

閱讀詳情 »

藝人吳宗憲日前在直播中表示:「很後悔打流感疫苗。」今年首次接種流感疫苗,居然連暈四天,呼籲民眾如果沒接種過千萬不要去打。疾管署及許多名醫紛紛回應,頭暈與眩暈不同,如果眩暈時間過久,最好趕緊就醫確認健康狀況。知名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也表示,臨床經驗上比較少遇到打完疫苗暈眩的症狀,「吳先生的案例需要考慮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