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六學童「一年長不到4公分」 竟是內分泌疾病險害變矮小一族

▲醫師建議,家長可從孩子出生就開始繪製生長曲線圖,關注孩子生長狀態。(圖僅為示意畫面非文中案例)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想孩人「矮」人一截,家長可得盯緊成長曲線!門診就有一名小六學童,身高只有127公分,遠低於標準身高曲線百分之3,且一年成長速率不到4公分,預測成年後身高只有157公分,明顯落後,家長緊張得帶著就醫,進一步身體檢查顯示第二性徵尚未出現,骨齡只有9歲,比實際年齡落後超過2年以上,內分泌檢查結果發現真的是腦下垂體生長激素缺乏害的。

收治學童的新竹馬偕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任林昭旭說,該名學童經向健保申請專案用藥,給予每日注射生長激素,再加上飲食、運動、睡眠的輔助,4年治療之下,身高從治療前的130公分進展到170公分,達到遺傳身高,也逐漸恢復自信。

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太矮小?林昭旭指出,可由3點觀察判定,一是生長曲線圖和相同性別、年齡相比,低於第三百分位;二是生長速率緩慢,6歲後1年身高成長小於4公分;三是預測成年身高和父母遺傳身高相比,明顯落後。

林昭旭說,一旦經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經治療後,有8成小孩都會達到遺傳身高,特別是在青春前治療效果最佳。因此家長要經常留意小孩的成長狀況,一發生有上述3點矮小的情形,該警覺帶孩子至小兒內分泌科做評估,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以免錯失黃金時期。

矮小的孩童都可以透過注射生長激素來長高嗎?林昭旭解答,生長激素缺乏的比例不高,發生率約只有3000分之1,唯有符合生長激素治療適應症的孩童接受治療才會有療效,大部分健康孩童透過均衡充足的營養、足夠的運動,充分的睡眠和正常的生活作息,身體就能累積足夠的能量長高。

醫師強調,並非所有孩童施打生長激素都有效,不適用者反而會有反效果,更不要聽信偏方亂服成藥或保健品。

照片來源: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輝瑞口服藥開藥限制多 健保警告「十大類禁忌藥」不能一起吃

「居隔、居檢、居護」規定還搞不清楚? 最新6大指引一圖秒懂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際越來越多研究顯示,新冠疫苗「混著打」效果可能更好,尤其是在打完AZ疫苗之後,接著打BNT疫苗,能產生高濃度的抗體,讓國內專家也疾呼要指揮中心趕快進行國內自己的研究、思考可能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0)日透露,相關研究已在核可中,且針對全民接種第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 王聿瀠 李文成 李新琳 韓羽婕 羅偉哲 程子奕/台北報導 這一波本土疫情經過一個多月的全台三級警戒控制之下,目前單日確診及死亡人數已經持續數日來到低點,7月12日之後有沒有希望全面解封還在未定之天,但餐飲「微解封」恢復內用似乎有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0)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爆發生新冠肺炎群聚感染之後,如何落實管理人員進出混雜的批發市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農委會今(30)日公布最新6大措施,要求從果菜、漁產到家禽、肉品等各大批發市場都要遵循,以避免群聚感染、疫情擴大。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吉仲下午出席疫情記者會...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小陳每天下班後會去河濱公園跑步,面對Covid-19三級警戒偶爾還是會戴上口罩出門運動,但是隨著天氣日漸炎熱,戴著口罩跑步實在不舒服,上個月還有民眾戴口罩夜跑昏倒的新聞,他想知道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戴口罩運動又不缺氧昏倒。 健康成人就算做高強度運動也沒差新竹臺大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