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六學童「一年長不到4公分」 竟是內分泌疾病險害變矮小一族

▲醫師建議,家長可從孩子出生就開始繪製生長曲線圖,關注孩子生長狀態。(圖僅為示意畫面非文中案例)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想孩人「矮」人一截,家長可得盯緊成長曲線!門診就有一名小六學童,身高只有127公分,遠低於標準身高曲線百分之3,且一年成長速率不到4公分,預測成年後身高只有157公分,明顯落後,家長緊張得帶著就醫,進一步身體檢查顯示第二性徵尚未出現,骨齡只有9歲,比實際年齡落後超過2年以上,內分泌檢查結果發現真的是腦下垂體生長激素缺乏害的。

收治學童的新竹馬偕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任林昭旭說,該名學童經向健保申請專案用藥,給予每日注射生長激素,再加上飲食、運動、睡眠的輔助,4年治療之下,身高從治療前的130公分進展到170公分,達到遺傳身高,也逐漸恢復自信。

怎麼知道孩子是不是太矮小?林昭旭指出,可由3點觀察判定,一是生長曲線圖和相同性別、年齡相比,低於第三百分位;二是生長速率緩慢,6歲後1年身高成長小於4公分;三是預測成年身高和父母遺傳身高相比,明顯落後。

林昭旭說,一旦經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經治療後,有8成小孩都會達到遺傳身高,特別是在青春前治療效果最佳。因此家長要經常留意小孩的成長狀況,一發生有上述3點矮小的情形,該警覺帶孩子至小兒內分泌科做評估,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以免錯失黃金時期。

矮小的孩童都可以透過注射生長激素來長高嗎?林昭旭解答,生長激素缺乏的比例不高,發生率約只有3000分之1,唯有符合生長激素治療適應症的孩童接受治療才會有療效,大部分健康孩童透過均衡充足的營養、足夠的運動,充分的睡眠和正常的生活作息,身體就能累積足夠的能量長高。

醫師強調,並非所有孩童施打生長激素都有效,不適用者反而會有反效果,更不要聽信偏方亂服成藥或保健品。

照片來源: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輝瑞口服藥開藥限制多 健保警告「十大類禁忌藥」不能一起吃

「居隔、居檢、居護」規定還搞不清楚? 最新6大指引一圖秒懂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第八輪AZ昨(10日)上午10時起開放預約,截至傍晚5時,有61萬多人預約成功。但平台在一早開放預約後不久,就發生當機引發民怨,網友也抱怨,好不容易登入,卻發現多數的接種站都已顯示秒殺額滿,甚至還有住在高雄的民眾,約到要跨縣市到台南打疫苗。 第八輪除了提供AZ第二劑接種,也開放給7/19前已意願登...

閱讀詳情 »

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新冠肺炎Delta變種病毒攻破雙北,爆發群聚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0日)公布最新基因定序,經比對後發現,新北幼兒園案的Delta病毒序列,與長榮機組員案大不相同,跟7月時發生的屏東枋山祖孫案也不一樣。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雖然同樣都是Delta變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松山區某國中學生確診感染COVID-19,由於感染源尚不明,格外引發關注,台北市衛生局今(11)日公布最新接觸者採檢結果,同班師生及足球隊友已採檢60人全部陰性,今日將繼續採檢其他42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是在昨天公布國內新增2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攪局之下,台灣、越南之間的醫療合作一樣不中斷!由台商投資的越南震興醫院,疫情期間持續向台北榮總專家諮詢,透過越洋視訊,迄今為止已進行4次會議,前後針對9名患者,包括加護病房症候群(ICU psychosis)、肺部纖維化、慢性病史合併症等插管重症照護等案例進行廣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