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孩看牙醫大哭大鬧 能全身麻醉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小孩看牙醫大哭大鬧 能全身麻醉嗎?

媽媽帶著一口爛牙且大哭大鬧的翔翔來就診,崩潰的哭喊聲與無奈的安撫聲在診區迴盪,這已是牙科門診的日常。牙醫表示,除了聽父母又氣又急地抱怨:「已經換了五家診所都被退貨!」也會根據孩子的年紀,給予口腔衛生維護的建議與方法。 

和小朋友說要「抓蟲蟲」 降低治療焦慮
亞東醫院兒童牙科醫師賴俊成表示,會在第一次診療時,向孩童介紹各種牙科器具的功能,降低他們對於治療的焦慮,並增加合作意願,由於無法直接和孩童解釋為什麼要用器械處理蛀牙,他都會和孩童說這是要「抓蟲蟲」。若孩童配合的話就給予正向回饋,例如口頭稱讚、送貼紙、拍手等;反之,對於哭鬧不休、亂動、尖叫等負向行為的孩童,會給予負面回饋,如不予理會或將父母隔離使孩童配合以利治療的進行,經過現場有效行為管理,引導孩童就醫,孩子的蛀牙情況才有機會被控制。

賴俊成醫師指出,孩童乳牙的齲齒蛀蝕速度相當快速,通常三個月內就有可能從鄰接面的牙釉質齲齒延伸至靠近神經處,若不幸發展至此,就必須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根管治療及不銹鋼牙套的製作。

全身麻醉需抽血心電圖檢測  對於孩童太辛苦
翔翔的媽媽對孩子哭鬧束手無策,一到門診便要求讓翔翔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治療。但全身麻醉並非家長們所想的輕鬆,孩童需要經過抽血、心電圖、胸腔X光檢測,而麻醉過程需要插管,這些過程對於孩童來說是非常辛苦的。目前全身麻醉建議對象主要針對患有阻生齒、多生齒的患者,或需要全口治療的心臟病孩童及有其他嚴重身心障礙者。

賴俊成醫師表示,有合作能力的孩童可以經過行為引導,順利進行治療,因此不建議採用全身麻醉,以翔翔為例,經過一段時間的療程後,也重新擁有一口完美的笑容,且更願意刷牙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台灣近日出現2歲童感染新冠肺炎Omicron重症首例,搶救6天無效仍宣告不治死亡。而關於兒童到底該不該打疫苗的議題,醫界與民眾又再次吵翻天,到底兒童施打疫苗需考量哪些因素?國外做法可否參考?《優活健康網》幫您整理好QA一次看! Q1:台灣開放兒童施打莫德納劑量標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病例連續第5天破千,且再創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172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26例本土個案及101例境外移入(89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新增2人死亡,除了新北2歲男童成為國內兒童首例死亡之外,還有一名9...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確診已經連續第5天破千,且一再創新高,眼見確診人數短期暴增,擔憂醫療量能崩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9)日下午下令,要求全國各縣市一周內啟動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措施,陳時中直喊「全部都要啟動居家照護」;另外,指揮中心也調整居家隔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今(19)日出現首例兒童染疫死亡病例,新北2歲男童從發病到不治只有短短6天,讓家長焦急已久的兒童疫苗,究竟買不買得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給了好消息,原本他口中的「小問題」似已經得到解決,陳時中強調,合約的共識已達到最後階段,最後細節弄清楚後,應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