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孩看牙醫大哭大鬧 能全身麻醉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小孩看牙醫大哭大鬧 能全身麻醉嗎?

媽媽帶著一口爛牙且大哭大鬧的翔翔來就診,崩潰的哭喊聲與無奈的安撫聲在診區迴盪,這已是牙科門診的日常。牙醫表示,除了聽父母又氣又急地抱怨:「已經換了五家診所都被退貨!」也會根據孩子的年紀,給予口腔衛生維護的建議與方法。 

和小朋友說要「抓蟲蟲」 降低治療焦慮
亞東醫院兒童牙科醫師賴俊成表示,會在第一次診療時,向孩童介紹各種牙科器具的功能,降低他們對於治療的焦慮,並增加合作意願,由於無法直接和孩童解釋為什麼要用器械處理蛀牙,他都會和孩童說這是要「抓蟲蟲」。若孩童配合的話就給予正向回饋,例如口頭稱讚、送貼紙、拍手等;反之,對於哭鬧不休、亂動、尖叫等負向行為的孩童,會給予負面回饋,如不予理會或將父母隔離使孩童配合以利治療的進行,經過現場有效行為管理,引導孩童就醫,孩子的蛀牙情況才有機會被控制。

賴俊成醫師指出,孩童乳牙的齲齒蛀蝕速度相當快速,通常三個月內就有可能從鄰接面的牙釉質齲齒延伸至靠近神經處,若不幸發展至此,就必須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根管治療及不銹鋼牙套的製作。

全身麻醉需抽血心電圖檢測  對於孩童太辛苦
翔翔的媽媽對孩子哭鬧束手無策,一到門診便要求讓翔翔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治療。但全身麻醉並非家長們所想的輕鬆,孩童需要經過抽血、心電圖、胸腔X光檢測,而麻醉過程需要插管,這些過程對於孩童來說是非常辛苦的。目前全身麻醉建議對象主要針對患有阻生齒、多生齒的患者,或需要全口治療的心臟病孩童及有其他嚴重身心障礙者。

賴俊成醫師表示,有合作能力的孩童可以經過行為引導,順利進行治療,因此不建議採用全身麻醉,以翔翔為例,經過一段時間的療程後,也重新擁有一口完美的笑容,且更願意刷牙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今(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國內新增2名境外移入個案,分別是從美國返台的20多歲女性(案450)及中東地區阿曼返國的50多歲男性(案451),讓國內確診病例來到451例。其中359例為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而確診個案中有7人死亡,438位...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最賺錢醫院名單出爐!健保署上網公布2018年醫療院所財報,前5名以林口長庚賺逾78億元居冠,其次為高雄長庚賺59億元、台大醫院24億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1億元以及台北榮總19億元;國內有賺錢醫院,也有賠錢的醫院,最賠錢醫院...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網路)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主張「病者≠罪人」,國內民間團體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修正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21條,要求愛滋除罪化,正式跨過5千人附議門檻,正式成案,主管機關必須回應。疾管署今(10)日則初步回應,愛滋病毒感染目前仍屬無法治癒的傳...

閱讀詳情 »

▲(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人家有重聽現象,千萬別延遲戴助聽器!奇美醫學中心今(10)日發表研究結果發現,即使純音聽力尚未明顯受損,人類辨識聲音來源的方向定位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尤其是年長者在車多的馬路上行走時,一旦後方有汽機車急駛而來,聽聲辨位倍感困難,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