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寶寶睡出「扁頭」畸形快就醫! 不注意恐影響臉部對稱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爸媽當心!寶寶睡姿不留意,不但頭形畸形,還恐影響嬰兒臉部對稱性。奇美醫院就收治一名6個月大的早產男嬰,父母親近來發現其頭部形狀不對稱,右後方看起來扁扁的,而且越來越明顯,焦急抱來求醫,醫師判斷為「姿勢性頭形畸形」,趕緊教導父母增加變換寶寶睡姿的頻率。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嚴世島表示,檢查發現,小男嬰除了外觀異常之外,活動力及餵食狀況都正常,進一步理學檢查及X光輔助證實無顱骨骨縫早閉現象後,判斷為「姿勢性頭形畸形」。

只是沒想到,小男嬰一個月後回診,頭形不對稱的情形更加嚴重,只好建議父母嘗試讓小孩穿戴矯正型頭盔,歷經幾次的調整塑形,終於在2個半月後達到理想中的頭形,進而可移除頭盔。

嚴世島表示,姿勢性頭形畸形其實並不少見,且幾乎都發生在新生兒剛出生的前幾個月,主因寶寶長時間躺臥於床上而出現症狀,畸形包括最常見的單側後腦杓扁平,前後一邊略為突出另一邊扁平,更嚴重的甚至會間接影響到臉部的對稱性。

事實上,自從1992年美國小兒學會提倡嬰兒應該要仰躺著睡,以避免趴睡造成嬰兒猝死之後,姿勢性頭形畸形的發生率就大大提升。

嚴世島說,其他相關因素還包括早產兒、困難生產、斜頸症及神經肌肉等問題都有可能造成姿勢性頭形畸形。家長難免會擔心,但只要確定嬰兒是因為姿勢而不是其他先天性的疾病所造成的頭形改變,就可以稍稍放鬆,因為這其實不是一種疾病,日後也不會影響到腦部的正常發育。

儘管不是疾病,但還是需要就醫!嚴世島強調,就醫主要目的還是要經由進一步檢查來排除顱骨骨縫早閉症或是斜頸症等其他病因,且治療另一個目的是基於外觀上的考量,若不處理,小孩在成長過程中若面臨外觀上的異常,很可能造成日後心理上的影響。

嚴世島說,治療方式其實相當簡單,若早期發現,在還沒有很嚴重情況下,多半可採用變換姿勢來改善頭形異常的狀況;若效果有限或是情況仍逐漸變得更嚴重,則可靠塑形頭盔來幫忙重新塑造出正常渾圓的頭形。值得注意的是,頭盔通常在1歲以前使用效果較好,1歲之後嬰兒的頭骨慢慢變硬就很難塑形。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罹「這癌」9成以上全是男性! 生活中6大病從口入壞習慣害的

華航疫苗只打十多人、清真寺4百人不列管 專家摃上陳時中:防疫慢半拍!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為了協助第一線辛苦醫護人員能夠更有效率、更即時地照護新冠肺炎患者,減少「隱形缺氧」造成的憾事,中華電信與陽明交大數位醫學暨智慧醫療推動中心合作成立「血氧監測緊急救援隊」,在陽明交大數位醫學中心主任楊智傑教授的醫療專業指導下,共同開發完成『COVID-19血氧監測雲端平台』,...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66例COVID-19確定病例,其中263例為本土個案,另有3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28例死亡。基隆市繼9日增加10例個案後,今天新增12例,值得注意的是,12例中有5例是汐止某工業公司檢驗員家庭群聚,一家5口都確診。基隆市長林右昌10日下午在線上記者會...

閱讀詳情 »

桃園市八德路昨晚間某外籍移工宿舍發生一起兇殺案,越南籍的黎姓移工因不滿阮姓移工未戴口罩,且屢勸不聽,2人發生爭吵,黎男一氣之下持刀刺傷阮男右胸口和右手臂後逃逸。且又傳出逃逸的黎男有發燒情況,桃園市政府今(10)日表示,已找到逃逸移工,採檢中。桃園市長鄭文燦也指出,會針對該家公司進行快篩。桃園八德警方...

閱讀詳情 »

昨(9)日台北醫師公會發新聞稿控訴,北市診所仍有至少5000人已登記卻尚未施打疫苗,但卻傳有診所替民眾施打疫苗一事,讓他們感到非常「心寒」。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0)日公布「台北市公費疫苗接種對象」數據,其中1到3類尚未施打疫苗人數為40468人,對此柯文哲承認「他們罵的是事實」。從台北市府統計的資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