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小孩高燒、四肢抽搐「中邪」了? 熱痙攣4大特徵家長必知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中小小孩發高燒、四肢抽搐,很像「中邪」?需要收驚?千萬不要有這種迷思!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簡穎瑄指出,其實這是「熱痙攣」,好發於6個月至6歲幼兒,任何會造成發燒的疾病都可能誘發,所幸屬於良性現象,並不會影響正常發育。

今年才2歲的小寶(化名),日前就高燒到40℃,突然嘴唇發黑、眼睛上吊,甚至手腳抽搐,嚇壞了在家照顧的阿嬤,急忙送醫急診,醫師診斷後告知是「高燒合併熱痙攣」,讓爸媽急忙追問「熱痙攣」是什麼?有沒有後遺症?阿嬤則擔心地直嚷要帶小朋友去收驚。

簡穎瑄表示,「熱痙攣」即熱性痙攣,好發於6個月至6歲幼兒,根據統計,6歲以下,每25人中有1人發生過熱痙攣,是兒科常見的急診狀況。醫界主要說法是幼兒腦部尚未成熟,受高溫刺激,引發腦細胞異常放電,而產生痙攣動作。

因此,臨床上發現任何會造成發燒的疾病,都可能誘發熱痙攣,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腸胃炎、腸病毒、泌尿道感染等。

簡穎瑄強調,若確定熱痙攣已排除其他疾病,如腦炎、腦膜炎等等侵入中樞神經的疾病之後,即可確定為良性的熱痙攣。 而良性熱痙攣6歲後很少再發生,不會留下後遺症,更不會燒壞腦子,影響智力發展。

醫師提醒,一旦孩子發燒並抽搐時,家長難免驚慌,但此時要保持鎮定,觀察孩子發作情形,並記下抽搐時間,對醫生的診斷處理會有所幫助。典型熱痙攣有以下特徵:

1.發燒超過38.5°C,常見在39°C或40°C。

2.發燒第一天就出現抽搐情形,而且只有1次。

3.全身僵硬攣縮、四肢對稱性抽動,常伴隨兩眼上吊、嘴唇發紫、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失去知覺等現象。

4.抽搐時間通常不超過5分鐘。

簡穎瑄說,熱痙攣無法預防,當孩子突然發作時,照顧者應協助孩子保持口鼻暢通,千萬不要在嘴裡塞入任何物品。急診常有醫護找不到照顧者的情形,因為現在很多家庭是阿公阿嬤帶孫,長輩怕金孫咬到舌頭,常直接將手指伸進嘴裡,反遭咬傷,送金孫去急診,自己也順便到外科治療手傷。其實孩子熱痙攣發作時,並不會咬到舌頭;如果進食時昏倒,先看有無食物阻塞呼吸道,若無明顯異物,不必強行取出,以免造成嘔吐反射,導致吸入性肺炎。

簡穎瑄表示,一般而言,熱痙攣往往有家族遺傳,家長可詢問親戚有無類似情形,若小時候曾有過經驗,但長大後不再發作,成長過程很順利,大可放寬心,熱痙攣並不會影響正常發育。 較令人擔心的是,熱痙攣也有可能是腦膜炎、腦炎或其他中樞性感染所引起,需做精密檢查,以把握治療時機。此外,局部、不對稱的抽搐屬於「複雜性熱痙攣」,預後較典型熱痙攣差,若6歲後仍持續發生,須做進一步檢查,釐清是否為癲癇。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年輕人「愛國手臂」停了?高端預約明截止 最新數字衝不過16萬大關

【有影】不到一天16萬年輕人獻「愛國手臂」給高端 陳時中:28天後打第二劑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吃中藥調身體,湯藥該怎麼煎煮才好?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若是自行在家煎煮中藥者,最好先用清水沖洗藥材,再用冷水浸泡,最後再以砂鍋、陶鍋、瓷鍋等導熱均勻、蓄熱性強的鍋子來煎煮藥材,煮藥時須留意避免使用生鐵鍋或銅鍋熬藥,以免鐵銅等金屬成分與中藥材發生化學反應喲!  不少人會在家熬煮中藥材來調理身體,但...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喝咖啡對健康有一系列的積極作用,如延長壽命,降低抑鬱症、心臟病和某些癌症的病發率。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喝咖啡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每日喝兩杯或更多咖啡可能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 本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朱晶晶博士說,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吸煙的人很有可能也嗜茶或咖啡,所以在...

閱讀詳情 »

對長年辛苦家務或是必須兼顧事業的女性而言,健康永遠是最重要又難以顧及的事。悠適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正倫指出,家庭主婦通常由於家務繁忙、帶小孩、顧長輩,經常惹出一身「職業病」,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而各種病痛都有關鍵治療期,千萬別隱忍,及早治療相對較快恢復,也避免生活品質下降,甚至走向動刀一途。 &nbs...

閱讀詳情 »

麻疹是傳染力很強的病毒性疾病,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鼻咽分泌物而感染。 去年台灣曾經傳出麻疹群聚感染事件,一度傳出疫苗短缺。今年國內、外的麻疹疫情有升溫趨勢,醫師建議,前往疫區國家或常接觸相關人員的高危險族群,可優先接種疫苗。 近來,日本、韓國、香港、澳門、菲律賓等國家傳出麻疹病例增加,台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