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心「假性過敏原」食物引發蕁麻疹!

一般人眼中的健康食物─堅果、蔬食,卻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吳政翰指出,對慢性蕁麻疹患者來說,這些食物可能成為「假性過敏原」,不一定會引發蕁麻疹,卻會「搧風點火」,因此最好忌口,不過白色花椰菜、綠色花椰菜、萵苣、芹菜、梨子、西瓜等,雖然不能改善病情,但也沒有引發之虞,可以放心食用
小心「假性過敏原」食物引發蕁麻疹!
《天然食物也可能引起反應》
吳政翰醫師指出,所謂慢性蕁麻疹,通常是蕁麻疹病程超過6個星期,患者會有全身性搔癢的風疹塊,特徵是不定時、頻繁發作,而且找不到原因,因此又稱為「自發性蕁麻疹」或「不明原因蕁麻疹」,與急性蕁麻疹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慢性蕁麻疹患者並非對特定過敏原過敏,也無法藉由抽血篩檢找到過敏原。

吳醫師表示,國外研究曾發現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可能與慢性蕁麻疹有關,近年更發現,即使是天然食物,包括海鮮、堅果、蔬果、豆類也可能造成類似反應,其症狀看似過敏,但原理與真正的過敏反應不同,因此這些食物也被稱為「假性過敏原」。

《調整飲食,有助改善病情》
他指出,許多患者平時吃這些食物沒問題,但蕁麻疹發作時,卻可能出現反應,換句話說,飲食雖不一定是引發蕁麻疹的元凶,卻扮演搧風點火的角色,尤其近年被視為健康飲食指標的堅果及蔬食,對慢性蕁麻疹患者來說,反而必須忌口

吳醫師說,慢性蕁麻疹目前無法根治,許多患者必須長期依賴藥物才能維持正常作息,甚至於長期服用類固醇;歐洲將飲食治療實際應用於慢性蕁麻疹,成效不錯,國外臨床研究也證實,至少1/3患者在調整飲食後獲得改善,東西方飲食文化雖有差異,也不是所有患者都能以改變飲食方式治療,但歐洲的治療經驗仍可提供國內患者參考。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留學生又1人返台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為台灣籍20多歲女性(案570),11月2日自捷克返國,是在居家檢疫期間才回想起曾在捷克出現發燒、味覺異常情形,這才趕緊通報而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案...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香草味、花果味、焦糖味,降低菸嗆味的「加味菸」,已經成為國內青少年尼古丁成癮的最初幫凶。國健署今(5)日公布國內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每10個青少年吸菸者中就有4個使用加味菸,比率還出現略微提升的警訊。國健署強調,日前提出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就將透過立法禁止販售加味菸品...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的移工,一旦感染結核病,如果得不到雇主的同意,不但無法加入政府的「都治計畫」治療,還得被遣送回國,不滿現行「受聘僱外國人健康管理辦法」這條規定如同剝奪了移工的人權及工作權,國內勞工團體今(5)日帶著在台移工找上疾管署抗議,要求衛福部修改惡法。而疾管署則允諾將進行...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案565至568),分別自法國、英國、德國、菲律賓入境。 莊人祥表示,案565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今(2020)年8月至法國就學,10月中旬出現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等症狀,10月30日出現嗅覺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