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感冒害她「沒胃口」整整3個月? 一就醫才知晚期胃癌已四竄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是沒胃口,小心小徵兆可能是大麻煩!一名72歲婦人,去年突然開始食慾不振,以為只是小感冒,才讓一向胃口很好、不挑食的她喪失食慾,但症狀持續長達3個月,連家人都覺得不對勁,就醫檢查竟已是晚期胃癌合併肝臟和淋巴轉移。醫師提醒,食慾不振、吞嚥困難、消化不良等其實都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狀,輕忽不得。

胃癌在國人十大癌症之列,發生率和死亡率不低,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近5年來,每年胃癌新增人數都在近4000人左右。

食慾不振、吞嚥困難、消化不良等,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表示,這一些胃癌的早期症狀,往往跟胃炎、消化性潰瘍或腸胃功能障礙十分類似,導致一般人容易輕忽,加上國人較少有照胃鏡檢查的習慣,臨床統計,有近6成患者初次診斷即為晚期胃癌,而體重下降就是晚期胃癌的常見警訊。

該名婦人確診之後,第一時間就接受針劑化療,沒想到卻出現手腳腫脹、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且很快復發,一度嚇得不敢再接受治療,還好,健保今年12月開始給付第三線新型口服化療藥,這才多了選擇。

趙毅直言,健保有沒有給付,已經成為胃癌患者在臨床上願不願意接受治療的一大關鍵;他點出,國內胃癌治療目前有兩大挑戰,一是早期症狀不易辨別,一旦發現太晚,而包括台北榮總、台大、林口長庚在內的6家醫學中心的研究發現,晚期胃癌患者若只接受第1線化療,平均存活期僅8.1個月;若能1線加2線治療後,平均存活期共可達到15.4個月,顯示接受治療的武器越多就可以活得更長久,健保今年把無藥可用的第3線化療的空檔給填上了,絕對是福音。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指出,研究發現,晚期胃癌患者在針劑化療失效後,如果能夠接著使用口服化療藥物,不僅可讓超過4成的病友控制疾病不惡化,幫助延命,還能幫助維持良好的體能和活動度超過4個月,可以自由走動,保有較好的生活品質,對於患者而言,活著就有希望。

胃癌其實是一種可以被預防的癌症!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血液腫瘤科醫師賴基銘強調,重點在於,平時要能減少攝取醃製、煎炸、燒烤和煙燻類食物,並遵循「高纖、低脂、天天蔬果彩虹579」原則,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能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而台灣過去30年來,胃癌發生率已經下降4成、死亡率也在逐年下降。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能灌零卡可樂?只吃一餐? 最夯168斷食法跟著醫師破解7大地雷

台灣成功用一張「健保卡」防疫 國際醫院聯盟選為全球卓越策略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小孩跑跳、跌倒,撞到牙齒怎麼辦?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牙外傷是孩童很常見的狀況之一,牙齒受傷時建議先觀察牙齒顏色、是否有歪斜、斷裂、出血或脫落的狀況,若症狀嚴重時,最好儘早諮詢牙科醫師的診斷與護理建議。  小孩跑跳撞到牙該怎麼處裡?黃斌洋醫師表示,撞到牙齒時建議先仔細觀察牙齒外傷的狀況,包括以...

閱讀詳情 »

了解濕從何處來,為什麼要排濕? 什麼是濕邪?從何處來? 中醫認為,濕邪具有濕性、黏滯、重濁、趨下(向人體下部走)的特性。人體內濕邪主要有外濕和內濕兩種。 無論是哪種濕邪,由什麼原因造成,只要在人體內聚集、滯留,就會使人出現「濕濁內盛」的一系列症狀。簡單地說,不論是外濕還是內濕,必同氣相求(外濕會引動...

閱讀詳情 »

肝火旺的症狀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說:「肝火旺」的10種症狀報你知。   目赤腫痛或眼睛乾澀 中醫認為,「肝藏血,開竅於目」。肝的精氣與眼睛相通,肝經與眼球後的脈絡相連,所以,肝火旺的人會在眼睛反映出來。 實火:目赤腫痛,眼睛紅、腫、疼,如肝火特別旺盛,甚至會突然視力下降或失明。 虛...

閱讀詳情 »

▲(照/健保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儘管國內口罩產能已經提升,但「口罩實名制」預估最快也要在2月底、3月初日產能提高到千萬片之後,才有望解除,為了方便民眾一目瞭然各藥局「開賣」時間,健保署今(12)日宣布再升級查詢系統,鼓勵藥局輸入販賣口罩的時間,並透過開放資料,讓民眾利用各口罩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