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童蕁麻疹恐成香腸嘴 常見致病原因有這些

小童蕁麻疹恐成香腸嘴 常見致病原因有這些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蕁麻疹是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發作時皮膚上會有略帶紅色、摸起來浮腫、具有癢感、稍微隆起的斑塊,如果用手去抓沒有病灶的皮膚會出現上述類似的斑塊,這些皮疹可能在幾個小時內消失,因為此種表現有如風一般來去無蹤,蕁麻疹也俗稱「風疹塊」,此種過敏反應和體內的肥大細胞及嗜鹼性球有關。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毓表示,有些時候此種過敏反應會發生在更為深層的組織會產生血管性水腫,造成眼睛周圍或是嘴唇腫脹(俗稱金魚眼或是香腸嘴),甚至發生在喉部周圍,嚴重可能會影響到呼吸。根據文獻指出,每個人一生當中大約有20%機率會發生蕁麻疹。依據蕁麻疹持續發作的時間分為「急性」和「慢性」,一般來說超過6周幾乎每天皮膚上都會出現蕁麻疹會定義為慢性蕁麻疹。

 

陳威毓指出,常見的急性蕁麻疹的原因包括食物、藥物、昆蟲叮咬、過敏原接觸(乳膠、花粉、動物唾液、蕁麻植物等等)、輸注血液製品、感染(A型鏈球菌、黴漿菌、鼻竇炎、肝炎、EB病毒等等)。至於慢性蕁麻疹的原因更加複雜,約有60%至70%是慢性特發性蕁麻疹、約30%是誘發性蕁麻疹(冷刺激、運動、洗熱水澡、流汗、皮膚劃紋、壓力性等等)。另外,少數是因為其他自體免疫疾病、血管炎、甲狀腺疾病、腫瘤所引起的。

 

臨床上診斷蕁麻疹並不困難,但是要找出原因並不容易,即便是急性蕁麻疹仍有超過50%找不出原因,門診中常有家長詢問需不需要檢驗過敏原來找出蕁麻疹的原因,通常過敏原檢測對於食物過敏型或是接觸過敏原後產生的蕁麻疹診斷上才有幫助,不過如果是這些成因的蕁麻疹在病史詢問上就有可以發現蛛絲馬跡,例如小朋友每次吃到帶殼海鮮,幾個小時內身上就會出現蕁麻疹,這時候就可以考慮做過敏原的檢查。話說回來,食物過敏僅占急性蕁麻疹原因的一小部分而已,感染反倒是兒童急性蕁麻疹常見的原因,這方面有賴於詳細的病史詢問及身體理學檢查來判斷。

 

陳威毓說明,蕁麻疹在治療方面,若僅有皮膚上的症狀,如紅腫癢等,可以冰敷或輕拍緩解症狀,藥物方面,目前以抗組織胺藥物為主,短效的第1代抗組織胺雖然有嗜睡的副作用,不過效果算是不錯。但是如果病程比較久,可以選擇第2代抗組織胺,比較少嗜睡的副作用。若是細菌或是黴漿菌感染引起的蕁麻疹則是要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另一方面,如果是較嚴重的蕁麻疹合併血管性水腫,甚至影響到呼吸,須至急診處理以維持呼吸道暢通,也可能要使用腎上腺素或是注射類固醇。至於慢性蕁麻疹,除了盡可能找出潛藏的病因,針對其病因治療外,慢性特發性蕁麻疹治療還是以第2代長效抗組織胺為主,治療時程可能需要半年以上。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中醫師:少了忌口恐功虧一簣
167家「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1指可查 哪些人符合採檢資格?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編輯嚴選:自己的命自己救! 罹癌鬥士從免疫細胞找到奇異轉變

 

相關推薦

「失智」是一種疾病,並非「單純的老化」 失智症初期症狀包括「注意力散漫」、「嚴重健忘」等,這些症狀很容易被認為是年紀大的自然老化現象。事實上,這些症狀的背後隱藏著重要因素,無法以「單純的老化現象」總結。 ●除了高齡,很多疾病也會引發失智 如今失智症已成為眾所周知的疾病,雖然大家都聽過這個病名,對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群聚事件,突然引發民眾社區感染恐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提醒,除了不忘記戴口罩,酒精也不要離身,雙手隨時消毒,接觸任何物體表面前,都可以噴一下。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孝為提醒,新冠病毒在物體最長可存活3天,最擔心是私人隨身物品遭到汙染卻鬆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靜脈曲張」是最常見的腿部靜脈血管疾病,也就是「大隱靜脈閉鎖不全」,俗稱「浮腳筋」,女生的發生率比男生高。靜脈曲張不只是美觀上的問題,更是身體裡血管的疾病。下肢靜脈曲張女多於男 這些情況是高危險群臨床上統計,大約有20~25%的女性, 以及10~15%的男性有下肢靜脈曲張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接近年終大掃除,面對家裡一大堆的藥品,知道該怎麼處理嗎?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黃尚志表示,歲末年終家家戶戶都在大掃除,若發現家裡一大堆不用的藥品,而直接丟垃圾桶或沖馬桶,不僅浪費健保資源,連帶也會造成環境汙染,希望大家能珍惜有限的健保資,包括如何正確用藥及回收藥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