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細胞肺癌6成活不過1年 免疫療法開啟治療新契機

小細胞肺癌6成活不過1年 免疫療法開啟治療新契機

【NOW健康 陳盈臻/綜合報導】家住雲林的60歲陳先生,為名符其實的老菸槍,每天平均都要抽3至4包香菸,1年多前的跨年夜因發燒就醫,赫然發現胸部有顆7公分大的腫瘤,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晚期小細胞肺癌,所幸在接受化療及後續合併免疫治療後,目前病情穩定,他希望可以多活3年,陪伴孫子長大。

 

台北醫學大學人體研究處人研長李岡遠表示,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前者在台灣僅占1成,5年存活率僅6%,比胰臟癌9%更低。

 

為何小細胞肺癌如此凶惡?李岡遠解釋,主因在於發現得太晚,逾7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擴散期,且有9成不適合手術。由於復發機率高,癌細胞增生快,疾病惡化快速,明明腫瘤還很小卻已轉移出去,臨床顯示,近5成患者腦轉移。

 

李岡遠表示,大腸癌和乳癌等癌症大多數為發生於表皮的上皮細胞癌,分化程度高,突變時易被免疫系統辨識,治療武器選擇多且有效,大部分都可透過標靶藥物來續命。

 

相較之下,小細胞肺癌類似「賈伯斯症」,屬於神經內分泌瘤,癌細胞特性宛如幹細胞,分裂速度快,對化療的反應率高,但也易產生抗藥性,多數患者在化療結束3個月左右就會復發。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科醫師陳崇裕表示,小細胞肺癌在過去20年僅能透過化療治療,一旦失效患者即無藥可用。近年免疫治療藥物的出現,開啟了治療新契機,合併化療藥物,可加強化療的治療效果,延長有效治療的時間,避免或延緩病症惡化。

 

研究顯示,小細胞肺癌患者單純接受傳統化療,近6成患者無法存活超過1年,若化療合併免疫療法,約3分之1患者存活可超過1年半。李岡遠提到,化療和免疫療法併用,已經成為小細胞肺癌治療共識,且建議提前作為第一線用藥。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表示,肺癌早期症狀以咳嗽、喉嚨沙啞、胸悶和喘氣為主,但常被當作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未能及早就醫和正確診斷,導致逾6成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

 

賴俊良提醒,長期抽菸、有肺癌家族病史、經常暴露於石棉、多環芳烴或氡氣等環境屬於肺癌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以利及早揪出異狀和早期治療。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秋冬流感是流感疫情高峰。疾管署宣布,12月1日起至明年3月31日止,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適用對象,增加「高燒持續48小時類流感患者」及「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二類,並將視疫情狀況隨時調整延長適用期間。 上周流感添1死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自7月1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42歲才成功產下一女的儲小姐,求子之路艱辛,每個月都因害怕面對驗孕的結果而精神焦慮,近乎崩潰,隨著晚婚的人口愈來愈多,台灣已婚婦女第一胎的年齡也逐年上升,讓自己暴露於極高的不孕風險。拜現代生殖科技之賜,提升了不少高齡生產的成功率,但在不同的年齡層,除了試管嬰兒療程外,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截至今年11月底,國內新增愛滋病毒感染人數計2127人,累積感染人數達3萬833人,目前存活人數為2萬5810人,其中逾7成是15至34歲青壯年族群,因不安全性行為感染者,高達9成6。 巨大紅絲帶燈飾響應 每年12月1日為世界愛滋病日,疾管署昨晚外牆首度點亮巨型紅絲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僅有3歲的阿勇(化名),因父母無法親自陪伴孩子成長,只好委託親戚幫忙照護,但社會局社工訪視阿勇時,只見他骨瘦如材,詢問原由,代為照顧的親戚卻說,阿勇脾氣倔強、食慾差、腸胃也不好,「吃什麼就拉什麼」,只願意吃稀飯加鹽巴,體重更是只有7公斤。 家庭功能不佳 身心發展遲緩 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