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少紅肉多蔬果 牛年「腸」樂過好年

少紅肉多蔬果 牛年「腸」樂過好年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年期間少不了公司聚餐、親友團聚、尾牙和春酒等,若天天放縱大吃,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恐怕會大幅上升。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您:新春飲食少紅肉多蔬果,牛年健康又「腸」樂!

健康選擇我做主 享受大餐沒負擔

享受年菜時,最好選擇當季新鮮、顏色豐富且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且減少紅肉及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的攝取,改以魚肉、瘦鷄肉代替紅肉,把握少油、少鹽、少糖的原則,讓你不增肉還能減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新春多運動 減少腸癌又塑身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低民眾外出活動的意願,可能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建議民眾培養固定的運動習慣,邀請親友一同運動,即使不外出,也可以居家運動,不僅能瘦身苗條、增加親友相聚時光還能降低大腸癌罹患風險,一舉數得。

定期篩檢降低35死亡率 「腸」命百歲過好年

有鑑於88%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的民眾,國民健康署呼籲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可多利用國健署所補助的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趁著新年團聚時刻,提醒身邊親友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有機會找到癌前病變,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陽性時,及早至大腸直腸外科、腸胃肝膽科、消化腸胃系內科或一般外科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腸」道健康4要素

新年假期想到美食就令人垂涎三尺,宅在家裡看新春節目又享用美食的同時,國民健康署呼籲:大腸癌許多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作息有關,包含紅肉、加工食品、低纖維飲食和肥胖等,把握以下4要素,新春遠離大腸癌。

●少紅肉: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多蔬果:靈活運用國健署「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多運動: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2倍,而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除了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還能塑身,一舉兩得好處多。

●要篩檢: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的民眾,隨著年齡增加發生率也會隨著攀升。而研究證實定期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延伸閱讀】

不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車隊推「行動AED」撐起全民急救網

 B肝藥不能亂停! 醫:半數以上患者恐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目前國內莫德納疫苗缺口更大,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莫德納疫苗相對少,只剩約56萬劑,優先提供第2劑接種。 陳時中提醒,接種過第1劑莫德納疫苗的第1類到3類對象及孕婦,於8月11日之前前已間隔滿28天,務必在8月3日中午12時之前完成意願登記,「有登記才能預約到疫苗接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疫情方面,今天新增14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12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新增2例死亡。至於嘉義爆發鋁工廠群聚事件,共有11人染疫,疫情並未擴大。 ▲8月1日新冠新確診資料。(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12例本土病例,7男、5女,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退休人士最怕就是生活失去重心,許多長輩因為沒有工作、兒女長大,突然之間不知道日子重心該擺在哪,每天在家看電視、發呆,容易使腦部退化,也加速失智症發作。台北仁濟院總院長,也是台灣老人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的李龍騰醫師指出,根據美國研究顯示,歌唱有助增強肺功能,對於老年人來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8歲的王小姐,因為長期憂鬱症以及多次自傷在他院治療,雖然醫師有幫她多次調整藥物,也曾住院治療,但不是吃了有些副作用就是覺得效果不佳,經討論後決定試試重覆式經顱磁刺激治療(簡稱rTMS),經過10次的rTMS治療合併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改善。憂鬱症臨床表現多元 1/3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