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居家防疫過端午 民眾在家健康吃粽

居家防疫過端午 民眾在家健康吃粽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為疫情嚴峻,今年端午節連假,全國民眾在三級警戒下度過。即使連假三天不出門,宅在家也還是要應景吃粽子。為了健康的居家過端午,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提醒聰明吃小技巧,別吃粽導致體重越吃越重。

粽子一顆約500-600大卡 一天一顆為宜

南投醫院營養室蔡秀雯主任指出,粽子種類多,口味、烹飪方法各有差異,但大多熱量高,屬高油脂、高熱量及高鈉食品。傳統粽子一顆約500-600大卡,建議一天別吃超過一顆粽子為宜,可以讓粽子取代正餐,搭配蔬菜、水果,增加纖維攝取量,也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除了體重控制,蔡秀雯營養師也建議慢性疾病的民眾在粽子的選擇與控制議題應更加注意。糖尿病患盡量選擇五穀粽,選擇較小顆的粽子,並且可選擇添加筍子、香菇等食材之粽子。

心血管疾病患者 吃粽子不沾醬

高血壓、腎臟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則建議食用粽子時不要沾醬,可選擇水蒸水煮的南部粽,控制鈉量,減少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的攝取。

吃完粽子之後,可以起身安排擦窗、掃地、拖地等家事或從事居家運動,降低粽子帶給身體的負擔,並增加身體抵抗力。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也呼籲民眾,疫情期間應勤洗手、戴口罩,減少非必要的外出,落實防疫生活,健康度過端午節。



【延伸閱讀】

乾眼危機!居家辦公遠距上課 關鍵「黏蛋白」缺乏怎辦?

雙眼模糊、背痛癱瘓 恐罹患「泛視神經脊髓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4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哪些「食品添加物」正在危害你的身體? 在辦公大樓林立的街道,常常一到中午,就會看到人們從大樓陸續走出來,進入便利商店的光景。拿著便當或沙拉、軟性飲料、減肥飲料或是印有特定保健效果的茶飲,排隊等候結帳。 每天都在這結帳隊伍中的上班族,如果希望身體能健康長壽,最好立刻改變飲食習慣。 接下來將討論便利商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血糖高升,不只影響全身健康,更容易干擾大腦功能,導致認知能力、記憶力變差。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陽明大學生醫光電研究所助理教授賴建翰,與陽明大學、台北慈濟醫院、台北醫學大學、振興醫院研究團隊在國際期刊發表研究指出,血糖偏高時,即使只是在糖尿病前期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不只牛奶,豆漿、黃豆製品也可以幫助預防骨質流失。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小孩攝取豐富黃豆蛋白,可以預防成年骨質流失,小孩長大後,骨質會比較好,骨骼也較健康,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合會期刊〉(The FASEB Journal)。 幼年喝豆漿 成年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長輩聽別人講話時,有時會聽不太懂、雞同鴨講,美國馬里蘭大學一項研究發現,這或許不是耳朵有問題,而是大腦退化造成。研究認為,當長輩身處吵雜環境,大腦較無法快速理解別人講話,即使有些長輩聽力檢查正常,也一樣會遇到這種困擾。 年長者 較無法理解他人講話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