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工廠作業員斷指風險高 顯微重建手指恢復「能屈能伸」

工廠作業員斷指風險高 顯微重建手指恢復「能屈能伸」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21歲李姓工人去年底右手拇指不慎捲入機台,造成斷裂;28歲越籍移工也因機器操作不慎,導致大拇指遭夾斷,兩人各接受4小時緊急顯微重建手術,術後3個月持續努力復健,如今不僅保全手指外觀與知覺,更恢復「能屈能伸」的日常動作,令年紀輕輕的兩人相當欣慰,未來生活不致受影響。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棠表示,中彰投地區中小型工廠為數眾多,各種職災事故在所難免,其中手外傷的急診病人不在少數,以上述兩位患者為例,都是在工廠工作時,因機台操作不慎,導致機器夾斷大拇指,經4小時顯微重建手術,依序接合骨頭、肌腱、神經、動脈和靜脈,病人也於術後5天左右順利出院。


鄭旭棠指出,整個手部的5指結構中,最重要的就是大拇指高度演化,使人類能做握拳、對掌的動作,大大提升手部的功能,整體來說,拇指大約占手部功能的50%,如果失去拇指功能,舉凡任何拿東西的動作都會遭受影響,如拿筷子、零錢、用手機等,勢必對生活造成嚴重不便,因此,保全拇指最大功能是醫療團隊的首要任務。


鄭旭棠介紹,顯微重建手術便是在顯微鏡下,透過精準切割、縫合及轉移手術,將被截斷的手指頭,吻合動、靜脈,重建其血液循環,促使截斷後的手指得以存活並恢復功能,術中也可以把壞死組織清除乾淨,將正常組織完整保留下來,減少手術後遺症,免除因組織缺損而必須被截斷的命運。


工廠作業員斷指風險高 顯微重建手指恢復「能屈能伸」

▲治療前後X光影像(圖/亞大醫院提供)


鄭旭棠提醒,萬一真的遇到斷指悲劇,務必先將斷掉的手指先放進塑膠袋內,再置於冰水中保存,「絕對別用水或酒精沖洗或浸泡」,之後盡速將斷指與傷者送醫,由整形外科醫師儘速進行顯微重建手術術後醫師會與復健團隊制訂專屬治療計畫,讓手指恢復「能屈能伸」功能及良好知覺,盡早展開正常生活。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化療免疫系統受損最危險 中醫輔助修復減輕副作用
▸運動傷害當下冰敷?熱敷? 這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景氣不佳,日常生活中能省則省,現在就連女性生理用品也是如此,越來越多女性選擇在經期中以月亮杯來收集經血,因可重複使用,花個幾百元卻能用上好幾年,讓不少人願意捨棄傳統衛生棉,而使用月亮杯。但婦科醫師提醒,在使用之前務必做好手部清潔工作,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婦產科醫師李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在公共衛生、資訊分享的協作防疫成果,世界有目共睹,也是美國想要響應並肯定的價值。」台美今日正式簽署醫衛合作備忘錄,由美國在台協會(AIT)酈英傑處長、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衛福部長陳時中,以及外交部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楊珍妮主任委員共同簽署。台美醫衛合作超過20年 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若今年冬季COVID-19疫情與流感同時夾攻,人類該如何因應?最佳的預防方法就是接種疫苗!由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士領導的基因體研究中心團隊,多年來致力於研究廣效流感疫苗,近期又出現重大突破。 團隊研發出「單醣化嵌合血凝集(chimeric HA)蛋白疫苗」,可對抗各種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80歲蔡先生罹患糖尿病多年,剛確診時糖化血色素高達13.0%,飯前血糖也達218mg/dl,遠超過正常值,醫師建議他以一天一次的基礎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藥控制血糖,治療三個月後,糖化血色素從13.0%降至9.0%,而後多年皆維持在6.5-7.5%。自認血糖控制良好的蔡先生,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