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工程師血栓竄全身,腳腫脹1.5倍險送命 醫師籲注意血栓疾病

工程師血栓竄全身,腳腫脹1.5倍險送命 醫師籲注意血栓疾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全球每37秒有1人因血栓死亡!10月13日「世界血栓日」,台灣血栓醫學會秘書長林炫聿指出,血管壁損傷、血流速度異常、血液成份異常都是血栓形成的要素,不容易發現,卻關係性命;彰基副院長林慶雄醫師則呼籲,現代人久坐,加上肥胖、抽菸、飲酒等,都可能造成血栓風險,民眾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並及早發現治療。

全球每37秒 有1人因血栓死亡

彰基副院長林慶雄醫師表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16秒有1人罹患血栓疾病、每37秒有1人因血栓死亡,重視血栓問題刻不容緩;尤其像現代人久坐的生活型態,加上肥胖、抽菸、飲酒等,都可能造成血栓風險,民眾除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之外,更需對身體狀況有警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獲得妥善的照護。

工程師血栓竄全身 腳腫脹1.5倍險送命

今年40歲的電子工程師大維(化名),曾發生嚴重腰痛、下背痛,當時求診骨科服用止痛藥與肌肉鬆弛劑,但症狀未獲得緩解反而在2~3個月內惡化,痛到晚上睡不著、躺不下來,經過中醫針灸於後膝蓋窩放血之後,疼痛的狀況雖有改善,但隔天卻在辦公室喘到暈厥,經送醫後X光檢查發現肺纖維化。

年輕又以工作為重的他,在甦醒後因症狀已獲得緩解,之後又發生右腳腫脹問題,初時以為是腎臟功能障礙,服用利尿劑之後未有改善,後來左腳從大腿根部腫到腳底,脹大了1.5倍之多;經系列檢查後發現大維全身多處血栓,如不治療可能危及生命。

不過,大維治療後便未再持續追蹤血栓問題,直到2016年返鄉回彰化工作,因腹痛到彰化基督教醫院血友病醫療及血栓中心求診,經電腦斷層檢查證實是下腔靜脈的側肢再次血栓,後由血液腫瘤科沈銘鏡教授收治,目前治療以抗凝血藥物為主。

血管阻塞不通 血栓症狀多元

收治大維的沈銘鏡教授表示,血栓即是血管(包括動脈或靜脈)阻塞不通。動脈血栓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及末稍動脈阻塞等;靜脈血栓則包括深層靜脈栓塞、肺栓塞及門靜脈栓塞等。下肢深層靜脈栓塞臨床上很常見,其症狀包括下肢腫脹、疼痛以及患處皮膚變褐色等。

他提到,檢查時會出現大小腿壓痛、單側水腫、發熱、皮膚變褐色以及表層靜脈擴張的現象。大腿近端的深層靜脈血栓常會脫落流入肺部,引起肺栓塞。嚴重時還會導致嚴重血液循環障礙、下肢壞死。如果發生大量肺栓塞常會導致休克而死亡。

根據研究,台灣靜脈血栓發生率,大人1,000人中每年發生率可能在0.5人以下;發生靜脈血栓的原因很多,包括受傷、開刀、懷孕生產、久坐或久臥不動、心臟衰竭、癌症、抗磷脂抗體症候群、骨髓增生等後天性原因或是先天性遺傳;台灣地區遺傳性靜脈血栓佔總發病人口約50%,其好發症的主要病因,是S或C蛋白缺乏和抗凝血酶缺乏。另外也有病友是完全找不出原因的。

目前血栓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服用抗凝固劑,可以有效控制血栓惡化,只要控制得宜,血栓症病友行動、生活與一般人無異。

血栓症不易發現 民眾提高警覺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台灣血栓醫學會秘書長林炫聿提醒,血管壁損傷、血流速度異常、血液成份異常都是血栓形成的要素,雖然血栓症不易發現,卻會對民眾造成可能危及生命的影響,呼籲民眾對血栓重視,減少因血栓造成失能甚至死亡的嚴重結果。

【延伸閱讀】

卵巢癌不要come back 標靶藥物助降低復發風險

正宗綠蜂膠完勝蜂膠?加葉黃素可護眼? 權威爆料缺五大關鍵沒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8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0歲林先生,10年前曾經因為心肌梗塞接受過心導管手術。同時有陣發性心房顫動病史多年,3年前因為急性腦梗塞,接受溶血栓藥物注射,中風症狀雖然得以減輕,但也併發腦出血,因此,出院後並沒有接受口服抗凝藥物治療,僅僅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及雙連抗血小板藥物。前年12月,林先生再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63歲的王姓婦人出國旅遊後返家一覺醒來,左腳一下床就像踩到針一樣劇痛,只要走路足跟就會劇痛,有時連前腳掌都痛,患者只好跛著腳去做腳底按摩來放鬆,經醫院診斷後才確定腳踩的就痛的症狀是因為得到足底筋膜炎,經過震波及物理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腳跟內側踩地、足底局部按壓有刺痛感活...

閱讀詳情 »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Bloomicon/Shutterstock.com、shutterstock 人手一機,3C產品的種類也隨之變多,為生活帶來強大的便利性,無論走到哪裡,有任何疑惑,皆可立即得到解答。只是,隨著人們對3C的依賴性,大家的眼睛問題越來越多,時常感到酸澀、視線模糊,身為「3C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病患被告知需要洗腎時,不僅得承受身體不適,還得扛起心理壓力;安泰醫院腎臟科主任蔡明峰指出,洗腎是長遠且艱辛的路程,除了家屬多給予陪伴鼓勵,患者自己應掌握緩解洗腎後的不適方法,幫助減緩病痛。腎臟替代療法 多以血液透析為主臨床上,曾有患者因癌症取下兩顆腎臟,讓患者家屬一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