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選擇! 左心耳封堵術防心房顫動者中風

新選擇! 左心耳封堵術防心房顫動者中風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60歲林先生,10年前曾經因為心肌梗塞接受過心導管手術。同時有陣發性心房顫動病史多年,3年前因為急性腦梗塞,接受溶血栓藥物注射,中風症狀雖然得以減輕,但也併發腦出血,因此,出院後並沒有接受口服抗凝藥物治療,僅僅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及雙連抗血小板藥物。前年12月,林先生再度發生輕度急性腦梗塞,在與中國附醫心臟血管系副系主任羅秉漢醫師討論後,去年1月接受心導管手術,在全身麻醉及食道超聲的指引之下,成功植入封堵器將左心耳的開口封閉。

房顫患者血栓機會是常人的5倍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年齡越大,發生的機會越高。台灣估計約有1%的人患有房顫。心房顫動發生時,因為心房的血液流動不順暢,所以容易形成血栓。根據統計,房顫患者發生血栓的機會是常人的5倍。

抗凝藥物有諸多顧忌

根據房顫血栓風險評估表的評分,超過2分的患者就應該終身接受抗凝血藥物的治療,以降低中風的風險。但是服用抗凝藥物有諸多顧忌,譬如受傷時不易止血;易與食物或是其他藥物的交互影響;接受拔牙或是其他手術前必須先停藥數天、等待凝血機能復原等等。抗凝藥物也會增加內出血或是腦出血的風險。因此,只有不到一半的心房顫動病患接受了適當的抗凝血藥物治療。


新選擇! 左心耳封堵術防心房顫動者中風

左心耳封堵術是預防中風新選擇

對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而言,其90%的血栓都生成於左心耳之內。因此如果能將左心耳的開口封住,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這類病患日後發生血栓栓塞的風險。在歷經近15年和多個大型的臨床研究證明,左心耳封堵器可以安全地植入,惟並證實左心耳封堵術是房顫患者預防中風的新選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在去年審查通過,左心耳封堵器可以取代長期的抗凝血藥物,做為預防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發生中風的治療手段。因此,羅秉漢副系主任表示,左心耳封堵術傷口小、不需要開胸、成功率高且有效降低中風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1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辛辛苦苦忙完裝修,搬進新家?好不容易養了寵物為家庭增添新成員?本都是該值得慶祝的喜事。但對於有過敏、敏感體質的朋友而言,新家裝修產生的粉塵、氣味,毛小孩的毛髮,卻常是導致皮膚、眼睛和鼻子產生過敏不適的元凶。難道就沒有比較好的解決、改善方式嗎? 過敏症狀頻發作 有毛寵物、裝潢噴劑都是潛在過敏原 元培醫...

閱讀詳情 »

提到空氣汙染,您還停留在霾害、工廠黑煙、汽機車廢氣等室外空汙的印象中?以為人在家中坐就可以安心?專家呼籲,別小看煮飯、吸菸、焚香等室內空汙對健康的潛在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室內空汙危害,遠高於室外 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9月所發佈的《室內空氣汙染與健康》報告指出,室內空氣汙染的程度已經高出室外汙染5...

閱讀詳情 »

「別人家是前門有小河,後面有山坡。我住的地方卻是前有產業道路,後有一大片工廠。」吳小姐最近因工作關係搬進了位於工業區的租屋處;雖然上班變方便了,但伴隨而來異味、粉塵等居家空汙問題,卻讓她十分困擾!專家呼籲,小看空氣汙染,長期暴露其中恐危害人體健康。 別輕忽工廠、汽機車廢氣 研究:PM2.5濃度增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男童一向健康,這幾天走路姿勢怪怪的,媽媽注意到孩子右膝腫了好大一包,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男童的關節炎症狀相較一般細菌性關節炎而言並不典型,加上個案滿月時曾接種過卡介苗,醫師懷疑可能是卡介苗接種後引發之骨炎、骨髓炎類的不良反應,病童經收住院接受引流手術,檢體確認是結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