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巴金森氏症不只會手抖!便秘、失眠、肩膀痠痛都是警訊

巴金森氏症不只會手抖!便秘 失眠 肩膀痠痛都是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60多歲的林先生,因兩年前右邊的肩膀容易痠痛,進而到骨科就診,診斷為頸椎退化合併五十肩,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直到上次回診,醫師發現其右手會抖,進而轉至神經內科門診追蹤。陪診的林太太說,先生反應、動作越來越慢,跟以前不一樣,睡眠不安穩,寫字也不太靈活;經醫師詳細問診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病,給予藥物治療後,肩膀緊繃痠痛的情形好了很多,右手抖動的部分也改善了。

巴金森氏症前兆多 手抖、肢體僵硬及便秘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佳維表示,巴金森病是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起因於大腦控制精細動作的基底核當中的多巴胺神經元退化所造成。人們對於巴金森病的印象多半侷限於典型的運動功能障礙,例如:肢體顫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

不過,在這些症狀之前,可能已經有長期便秘、疲倦、憂鬱、焦慮、失眠等非運動功能障礙的問題,因此病人在確診前通常已經跑過其他科別,也有可能因為肢體的僵硬誤以為是五十肩或是頸椎退化而延遲確診。

醫學研究證實 致病可能部份源自腸道

現代科學證實了「腸腦軸(Gut-brain axis)」的存在,證實腸道和腦部之間有雙向溝通的管道,腸道的菌落會影響腦部的運作。有一假說認為巴金森病的病因是由於人體接觸環境毒素後,先造成嗅覺和腸道神經的退化,再由支配腸胃道的神經往大腦蔓延,進而影響到腦部的運作,此假說應證之前所提的,巴金森病人在有動作障礙的症狀之前常有便秘的困擾。

出現疑似症狀 應及早至神經內科治療

李佳維主治醫師提醒,若是經過症狀的自我觀察懷疑自己罹患巴金森時,應至腦神經內科就醫讓醫師來診斷。巴金森的診斷及治療需要長期固定跟著一位醫師配合,切莫因為焦慮而到處求診,恐造成醫師無法調整藥物,並呼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症狀減緩,才能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胰臟過勞? 胰島素協助糖尿病友治療超前部署

運動後總是行走困難?!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作祟

小孩鼻水直流衛生紙不離手! 「減敏治療」有望擺脫鼻過敏

婦女以為中年發福 沒想到竟是卵巢癌來報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7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現在許多年輕人不願意接受婚姻束縛,所以只交往或同居,認為沒那張結婚證書也無妨。過去有研究表明,婚姻可以改善憂鬱症、避免壓力,甚至可以幫助人們延長壽命;現在有1項新的研究顯示,婚姻也有可能減少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此研究刊登在《老年學期刊》〈The Journals of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芊聿/台中報導】柚子是中秋送禮常見水果,剝開柚子皮,裡頭白白胖胖的果肉飽滿又多汁,吃了有飽足感又不會太甜;但是營養師提醒,柚子含醣量也不少,切勿1次吃過量;尤其患有糖尿病、腎臟病、高血壓、高血脂或其他疾病患者,每天要注意吃柚子的量,避免出現身體不適情形。   童綜合醫院營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芊聿/花蓮報導】因應臺灣高齡社會的健康醫療與照顧需求,花蓮慈濟醫院與慈濟基金會於9月9日下午,在花蓮靜思堂舉辦「長照資訊系統標竿研討會」,分享長照未來發展、長照E化與介紹醫院與基金會一同研發的慈濟長照資訊系統,吸引花蓮、大林、臺中、關山、玉里慈濟醫院的護理人員及各縣市的慈濟長照中心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 19 歲以上男性成人38%有腰圍過大問題,女性則有46.6%,其中 45 歲以上成人有超過一半人口腹部肥胖;而腹部肥胖的民眾,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是一般人的4-6倍,因此正確量腰圍及了解異常的腰圍值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