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巴金森氏症不只會手抖!便秘、失眠、肩膀痠痛都是警訊

巴金森氏症不只會手抖!便秘 失眠 肩膀痠痛都是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60多歲的林先生,因兩年前右邊的肩膀容易痠痛,進而到骨科就診,診斷為頸椎退化合併五十肩,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直到上次回診,醫師發現其右手會抖,進而轉至神經內科門診追蹤。陪診的林太太說,先生反應、動作越來越慢,跟以前不一樣,睡眠不安穩,寫字也不太靈活;經醫師詳細問診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病,給予藥物治療後,肩膀緊繃痠痛的情形好了很多,右手抖動的部分也改善了。

巴金森氏症前兆多 手抖、肢體僵硬及便秘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佳維表示,巴金森病是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起因於大腦控制精細動作的基底核當中的多巴胺神經元退化所造成。人們對於巴金森病的印象多半侷限於典型的運動功能障礙,例如:肢體顫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

不過,在這些症狀之前,可能已經有長期便秘、疲倦、憂鬱、焦慮、失眠等非運動功能障礙的問題,因此病人在確診前通常已經跑過其他科別,也有可能因為肢體的僵硬誤以為是五十肩或是頸椎退化而延遲確診。

醫學研究證實 致病可能部份源自腸道

現代科學證實了「腸腦軸(Gut-brain axis)」的存在,證實腸道和腦部之間有雙向溝通的管道,腸道的菌落會影響腦部的運作。有一假說認為巴金森病的病因是由於人體接觸環境毒素後,先造成嗅覺和腸道神經的退化,再由支配腸胃道的神經往大腦蔓延,進而影響到腦部的運作,此假說應證之前所提的,巴金森病人在有動作障礙的症狀之前常有便秘的困擾。

出現疑似症狀 應及早至神經內科治療

李佳維主治醫師提醒,若是經過症狀的自我觀察懷疑自己罹患巴金森時,應至腦神經內科就醫讓醫師來診斷。巴金森的診斷及治療需要長期固定跟著一位醫師配合,切莫因為焦慮而到處求診,恐造成醫師無法調整藥物,並呼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症狀減緩,才能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胰臟過勞? 胰島素協助糖尿病友治療超前部署

運動後總是行走困難?!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作祟

小孩鼻水直流衛生紙不離手! 「減敏治療」有望擺脫鼻過敏

婦女以為中年發福 沒想到竟是卵巢癌來報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7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癌症已蟬聯31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由於醫學研究發現,癌症的治療,若是無法將癌幹細胞清除,則癌症就會「春風吹又生」,而再度復發;因此,醫界目前都在積極研究如何有效殺死癌幹細胞。而根據一項實驗室研究結果指出,包含冬蟲夏草、白花蛇舌草、豬苓,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台灣目前高齡人口占了1成以上,65歲失智人口約有12萬5千人。隨著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失智人口也不斷攀升,顯示失智照護已成為當今重要的課題。而冬季是肺炎好發季節,根據台北榮總一項失智症老人的臨床研究發現,失智老人因肺炎住院的死亡率是未失智老人的1.5倍,且致死率更高達8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這幾天寒流來襲,天氣冷颼颼,不少民眾都會「大補抗寒」。中醫師提醒,舉凡十全大補湯、薑母鴨、藥膳羊肉爐、補藥酒、麻油雞、藥燉排骨等,其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吃的!建議民眾應先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再選擇合適的進補方式。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戴有志醫師表示,現代人多有進補防病的概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乳癌是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國內每年有1700多名婦女死於乳癌;據統計,新北市187萬名成年女性中,還有上百萬從未做過乳房攝影篩檢,為此,亞東醫院婦女健康篩檢巡迴車,將於12月21日上路服務,首站將到新北市板橋區福興里,進行乳癌篩檢和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後巡迴新北市石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