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巴金森氏症福音 新藥物療法進入臨床實驗

巴金森氏症福音 新藥物療法進入臨床實驗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巴金森氏症多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老年人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在台灣約有10萬名患者,也因社會逐漸邁向高齡化,導致巴金森氏症的盛行率也逐年增高;臺大醫院神經內科戴春輝醫師表示,致病因素主要因患者腦部黑質體內的多巴胺神退化,造成多巴胺分泌不足,促使大腦大腦控制運動的視丘下核出現異常的叢集式放電,使得患者運動困難,且約30至50%患者在患病3至5年內會合併出現失智症,10年內失去自主行動的能力。

巴金森醫師發現疾病 訂紀念日讓各界重視疾病

巴金森氏症被記載203年,當初是由一位來自英國的巴金森醫師所發現,他對於疾病的詳細觀察、紀錄,並於1817年出版其著作<震顫麻痺文稿>,也讓世人對疾病有真正的認識,因此為了紀念他,4月11日也被正式視為巴金森氏症日,不僅讓民眾更了解此疾病及患者,也讓各界繼續持研究,並加速治療此疾病。

三管齊下治療方式 可望治療巴金森氏症

治療上,目前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何應瑞教授也發現得透過抑制神經死亡、增加神經新生以及恢復神經正常活性等三管齊下方式治療;何應瑞教授指出,因自己母親同樣罹患此疾病,因此在十多年就就投入開發巴金森氏症的治療藥物,若能利用神經不再繼續死亡,且抑制神經發炎,並修復受損的腦組織,以恢復正常的神經電活性,可望能為治療病患帶來新的曙光。

臨床實驗在醫院展開 可望未來應用臨床上

目前此醫藥治療技術也已通過美國FDA及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在台灣進行臨床試驗,且臨床試驗不僅持續在在台大醫院、台中榮總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展開,也即將在南部醫學中心推動;何應瑞教授強調,新的藥物療法得過非常嚴謹的臨床試驗,才能廣泛運用於治療病人,可望未來臨床試驗成功,提供給患者新的治療選擇。

【延伸閱讀】

【真心關愛卵巢】高復發+高死亡率 突破晚期卵巢癌治療困境有解方

世界血友病日邀名人繪紅傘 長效型凝血因子預防性治療新趨勢

他肺癌第四期 靠PD-1抑制劑達3年以上存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8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臺灣社會在法令政策推動及多元對話後,性別平權議題逐漸受到重視;隨著3/8國際女人節即將到來,台灣百健在企業內部聚集兩岸三地員工,響應2022年國際女人節主題「#BreakTheBias」,以「生•平行動」為主題展開座談會,邀請TFC臺北婦產科曁生殖中心王瑞生副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朋友送來一盒摩天嶺的柿子,又大又甜。我讚嘆台灣的農人真了不起,能種出這樣的水果來。朋友聽了笑著說:「那你趕快吃吧!它可是柿子樹用命換來的。」我聽了大驚,此話怎講?她說,「柿子會落果,因此果農用電鋸在果樹幹環狀剝皮鋸一圈,讓樹感到生存危機,才會結出這麼好的柿子來。」置死地而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表示,高雄港從業人員COVID-19群聚事件已2個月,在航港、衛生單位及高雄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此次疫情已告一段落。指揮中心認為須針對進港船舶,須要求船員作PCR,先於高雄港試辦,授權高雄市政府與航港主責單位辦理。未來高雄港進港船舶皆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宣布新增3例本土個案,2例為父子,生活圈為雙北,1例在宜蘭。其中20397(父)平時較少進公司,在可傳染期間足跡都在台北市,故匡列接觸者28人、居家隔離18人,均已安排採檢;20396(子)為一般上班族,匡列其公司有79人,並依照足跡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