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巴金森氏症福音 新藥物療法進入臨床實驗

巴金森氏症福音 新藥物療法進入臨床實驗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巴金森氏症多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老年人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在台灣約有10萬名患者,也因社會逐漸邁向高齡化,導致巴金森氏症的盛行率也逐年增高;臺大醫院神經內科戴春輝醫師表示,致病因素主要因患者腦部黑質體內的多巴胺神退化,造成多巴胺分泌不足,促使大腦大腦控制運動的視丘下核出現異常的叢集式放電,使得患者運動困難,且約30至50%患者在患病3至5年內會合併出現失智症,10年內失去自主行動的能力。

巴金森醫師發現疾病 訂紀念日讓各界重視疾病

巴金森氏症被記載203年,當初是由一位來自英國的巴金森醫師所發現,他對於疾病的詳細觀察、紀錄,並於1817年出版其著作<震顫麻痺文稿>,也讓世人對疾病有真正的認識,因此為了紀念他,4月11日也被正式視為巴金森氏症日,不僅讓民眾更了解此疾病及患者,也讓各界繼續持研究,並加速治療此疾病。

三管齊下治療方式 可望治療巴金森氏症

治療上,目前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何應瑞教授也發現得透過抑制神經死亡、增加神經新生以及恢復神經正常活性等三管齊下方式治療;何應瑞教授指出,因自己母親同樣罹患此疾病,因此在十多年就就投入開發巴金森氏症的治療藥物,若能利用神經不再繼續死亡,且抑制神經發炎,並修復受損的腦組織,以恢復正常的神經電活性,可望能為治療病患帶來新的曙光。

臨床實驗在醫院展開 可望未來應用臨床上

目前此醫藥治療技術也已通過美國FDA及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在台灣進行臨床試驗,且臨床試驗不僅持續在在台大醫院、台中榮總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展開,也即將在南部醫學中心推動;何應瑞教授強調,新的藥物療法得過非常嚴謹的臨床試驗,才能廣泛運用於治療病人,可望未來臨床試驗成功,提供給患者新的治療選擇。

【延伸閱讀】

【真心關愛卵巢】高復發+高死亡率 突破晚期卵巢癌治療困境有解方

世界血友病日邀名人繪紅傘 長效型凝血因子預防性治療新趨勢

他肺癌第四期 靠PD-1抑制劑達3年以上存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8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內持續新增3例新冠境外移入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表示,3例個案都是印尼籍移工,都在11月14日搭乘同班機來台,當中1名集中檢疫期間有輕微症狀但未通報,3名患者都在檢疫期滿前採檢確診。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第650例與第652例分別是40多歲及3...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2月1日(周二零時)開始,不論身份與目的,所有民眾入境台灣,登機前都須提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陰性報告,外界不斷質疑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可能違憲或配套不完全,假使用心人持偽造證明,機場人員難辨識外,台灣衛生機關也難查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若有情資歡迎檢舉。 莊人祥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8歲的陳先生,有高血脂病史。在四年前,因腰椎間盤突出開過脊椎手術,最近運動時,中間休息的間隔越來越短,有時還會跑到喘不過氣,且伴隨著胸悶、心臟被抓住的感覺;直到至心臟內科掛號,經過檢查後,發現心臟上面的三條冠狀動脈,每條都有超過70%以上的狹窄,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閱讀詳情 »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日,疾管署署長周志浩今日特別出席防治愛滋相關活動,他表示,除了提醒國人愛滋的威脅外,也希望傳達一項訊息,就是愛滋是可以預防的,且預防工作須要仰賴眾人齊力合作。周志浩說,愛滋病例在台灣已經連續3年下降,今年可望再降2成。周志浩今日出席世界愛滋病日「攜手團結為愛向前」記者會,他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