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布魯斯威利驚傳「失語症」 恐連「筆」都不會講! 醫師:2原因最常見

潮健康/郭家和

 

 

布魯斯威利驚傳「失語症」 恐連「筆」都不會講! 醫師:2原因最常見

 

布魯斯威利驚傳「失語症」  多為腦中風失智症所引起

67歲國際影壇巨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驚傳因「失語症」宣布息影。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毓慧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時表示,失語症是一種臨床症狀,背後致病原因包括腦血管阻塞引起的「中風」或「失智症」的腦部退化。當左邊大腦受到損傷就可能造成失語症,最嚴重的情況可能喪失語言能力,連最簡單字詞如「筆」也無法表述。

 

林毓慧醫師說明,失語症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流暢型」,病人有正常語言輸出能力,能夠構音、咬字,甚至說話朗讀,但是語言理解能力會下降,無法理解旁人說的話或是較困難的詞語。

 

另一類為「非流暢型」,這類患者講話會有明顯卡頓,或字詞講不出來。雖然表達能力不流暢,但能大致理解他人的言語意涵。而全面性失語症則包含前述的兩種類型,是失語症中最嚴重的一種,語言的理解力及表達能力皆受影響。

 

 

布魯斯威利驚傳「失語症」 恐連「筆」都不會講! 醫師:2原因最常見

 

失語症的高風險族群?  這種失智症竟與基因有關

哪些人應特別注意失語症風險?林毓慧醫師指出,本身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曾罹患心房顫動等心血管疾病之危險因子,暴露於較高的中風風險,連帶著也較有可能因為腦血管疾病導致失語症發生。

 

罹患失語症的另一種常見族群為失智症患者。林毓慧醫師表示,以布魯斯威利這種並無認知功能障礙、卻已有失語症的病人而言,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是「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 FTLD),這是早發性失智症比例最高的其中一種,病人可能在50歲左右開始發病,且有強烈的家族遺傳性風險,與基因高度相關。

 

林毓慧醫師曾收治一名因中風住院的中年婦女,原以為其失語症是中風所引起。但是,中風造成的失語症通常維持穩定,經語言治療師介入後有機會好轉。該名患者的語言功能卻每況愈下,最後經過心理衡鑑、影像檢查才發現,病人的額葉區與顳葉區都有不對稱的明顯萎縮,才確認是合併額顳葉失智症的失語症問題。

 

 

布魯斯威利驚傳「失語症」 恐連「筆」都不會講! 醫師:2原因最常見

 

忽然強迫症、性格轉變  要當心是額顳葉失智症

這類額顳葉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有何不同?林毓慧醫師指出,阿茲海默症早期多以健忘、記憶力退化等認知功能障礙為主;而額顳葉失智症會以性格轉變、衝動控制不佳類似精神情緒與人格轉變來表現。比如忽然有強迫症傾向,或開朗的性格變得憂鬱。這也使臨床診斷在疾病早期時,較難判斷患者是精神疾病或神經退化的失智症問題。

 

林毓慧醫師表示,額顳葉失智症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本治療方式,而病人性格與精神上的改變往往造成家人照護上的困難。通常以改善症狀的治療為主,例如給予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與精神穩定劑。隨著腦部細胞退化,患者的失語症會逐漸惡化,最終進展至無法說話甚至「連字都吐不出來」。

 

如果身邊親友開始出現語言表達障礙,如簡單的名詞「筆」也無法表述,或是想講「電話」卻只能說出「用打的」這類形容詞句,要注意是否為失語症問題,可及早就醫檢查。如果確診為額顳葉失智症,病人與家屬應瞭解疾病知識並配合治療。

 


延伸閱讀:

蓬佩奧6個月減掉40公斤肥肉! 減重絕招曝光:少吃這類食物

俄烏戰爭新聞狂轟炸 當心「戰爭焦慮」引發精神疾病?

相關推薦

醫師所指為別針插入在胃壁出血處。(圖/由好醫師網提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別針一旦跳開,正常狀況下要將其合上不會有問題,但如果別針是插入在胃壁上,又要如何安全取出呢?八十歲失智賴姓阿嬤,將一個安全別針塞到嘴裡,更慘的是別針還跳開,直到別針刺到胃壁出血照胃鏡才發現。衛福部豐原醫...

閱讀詳情 »

▲疾管署防疫人員於台南市安南區公塭里執行孳生源查核。(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疾管署今(7)日公布台南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這名安南區公塭里50多歲男性,近期無出國史,值得注意的是,男子是在第三度就醫時採檢通報並住院,並經二次採檢檢驗才確診,目前人仍住院治療中,同住家人無...

閱讀詳情 »

情人節不少人都會選擇用巧克力來傳達心意,但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提醒,甜甜的巧克力熱量高,食用一定要節制才不會一下吃進過多熱量;且若有胃食道逆流、糖尿病患者更要少吃,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情人節用巧克力傳心意,但吃巧克力可是要有所節制!廖嘉音營養師提醒,一般市面上常見的巧克力大多可可...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在古老的時代,世界各地大多偏重於男權至上的父系社會,女性的地位與權利往往沒有被尊重及賦與。所幸,隨著社會發展,女性權利慢慢被提升,包括教育、言論、經濟…等,讓女性在社會與家庭中的重要性逐漸被看見。然而,社會發展至21世紀,醫界上仍有一些針對女性的醫療偏見,例如,僅供男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