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帕金森氏症「關機效應」 跌倒傷顱恐致死

帕金森氏症「關機效應」 跌倒傷顱恐致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在台灣,每10萬人當中約有140人得到帕金森氏症;臨床上,就有1名70多歲男子,罹患帕金森氏症至中期時,出現了「關機效應」,導致患者跌倒發生顱內出血,狀況非常不樂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外科曾仁河醫師指出,大多數帕金森氏症患者為先天腦部細胞退化得比一般人快,再加上後天因素而造成。症狀為靜止性顫抖、僵硬、動作遲緩,以及缺乏平衡感。所謂「關機效應」是指只要服藥後就可開始行動,當藥效過了就不會動了。而帕金森氏症雖不會直接導致死亡,但有可能發生肢體僵硬、動作失衡、跌倒造成顱內出血,以及容易感染引起肺炎等併發症。

歷史上的名人毛澤東、鄧小平以及希特勒都是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台灣音樂家李泰祥也是帕金森氏症患者,在養病期間,他仍時有創作,並多次參與相關音樂會,直到今年元月,在睡夢中安詳病逝。曾仁河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通常是先天性體質與後天因素造成,是人類退化的過程,大多發生在晚年,國人應重視。

曾仁河表示,帕金森氏症早期的症狀為寫字會越寫越醜越小、四肢開始僵硬,以及出現靜止型的顫抖;中期症狀為僵硬程度變嚴重、面無表情、話變少,以及記憶力開始衰退;到了晚期,可能發生完全不動及完全不說話的狀態。除此之外,患者還可能出現頭暈、便祕、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症等問題。

在藥物治療上,曾仁河提到,由於帕金森氏症是一個老化的階段,藥物只能改善生活並降低併發症發生,當患者出現憂鬱症時,家人要保持樂觀的心情鼓勵患者,並讓患者維持運動來增加活動度。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91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肥胖是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的主因,且導致糖尿病患者容易有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壞膽固醇阻塞血管,進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於一般人。國外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5成,壽命約減少8至10年,而使用胰島素增敏劑治療,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能降低發生心臟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台灣失智人口成長快速,但民眾對失智症的了解仍不足夠,也因此讓辛苦照顧的家屬鮮少有機會帶長者參與藝文活動,深怕失智長輩的脫序行為會遭受民眾的排擠與斥責。為此,台灣失智症協會在上週六〈12/6〉晚上特地舉辦「憶起幸福慈善音樂會」,與長榮交響樂團、新光保全暨文藝及社福基金會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國內器官捐贈人數逐年遞增,目前在健保卡加註器捐意願者已近24萬人;調查也發現,幾乎每個人都聽過器官捐贈,且高達67.3%願意捐贈器官,但實際簽署器捐者卻只有不到1%。為此,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於今日舉辦「器捐加註 希望永駐」記者會,公開表揚今年優秀器官勸募人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跌倒是老人事故傷害的第二死因,每年有將近50萬名老人跌倒,超過半數是在自家跌倒,而最常發生跌倒的地方為客廳、臥室及浴廁。台北市衛生局呼籲,家中有65歲以上銀髮族、50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最好申請居家職能治療師到府協助復健,並改善居家無障礙環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