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常便秘、咳嗽者,小心OO恐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常便秘 咳嗽者,小心OO恐找上門

58歲的王先生常覺得右下腹部有異物感,走路久了會疼痛,就診後醫師發現,王先生的不適是腹股溝疝氣所致,透過內視鏡手術進行網膜修補,目前王先生復元順利,已回到正常生活。

下腹部有異物感不處理 恐致腸壞死

臺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游智欽指出,疝氣好發於兒童及中老年人,而男性多於女性。形成於腹壁薄弱或缺損時,腹腔內的臟器或脂肪組織掉到腹壁外。各種疝氣中又以腹股溝疝氣最常發生,約占所有疝氣的80%。

發生在嬰幼兒或兒童的疝氣是天生生理結構不全所致,成年人則因長時間提重物、咳嗽、便祕導致腹壓上升、腹壁薄弱缺損,使病症發生。常見的疝氣的症狀為,下腹部有異物感、突起物或在長時間活動時感到明顯不舒服,雖不算非常嚴重的疾病,但若遲遲不處理,恐怕造成腸子壞死、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腹腔鏡微創手術 復元快、復發率低

疝氣必須靠醫師觸診來診斷,且只能透過外科手術治療。傳統手術方式是將臟器放回正常位置後,直接將缺損組織縫合,這種方式容易造成周邊組織張力大、病人疼痛。游智欽醫師說,人工網膜會被人體吸收,利用它修補疝氣,腹壁會更厚實、復發率可低於5%,目前大約有八成的疝氣修補都是使用人工網膜。人工網膜修補的手術方式有兩種:

1)一般手術/

將疝氣囊復位後直接將網膜縫合於腹壁組織外側。然而傷口較大、疼痛感較明顯。

2)腹腔鏡微創手術/

透過腹腔鏡從腹壁內側做修補,可以同時對視野下所有腹壁缺損做一次性修補,不僅傷口小、復元快、復發率低。

術後避免咳嗽、便秘、搬重物 以免復發

疝氣復發的2個關鍵,一是手術方式,二是生活習慣的改善。游智欽醫師提醒,疝氣的生成與腹壓有密切關係,要防止復發要先避免會讓腹壓升高的生活習慣,如長期咳嗽、長期便秘、長期搬重物。此外,若發現腹股溝一帶有不明腫塊或疼痛,應儘早就醫以避免嚴重併發症。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過年期間許多不健康的生活作息浮現,大魚大肉等高油飲食、熬夜玩樂等形成惡性循環,不僅一個年節下來體重增加1~3公斤,許多隱性疾病也慢慢出現。 遠離癌症 5件事必做 若不即時修正,將容易成為改不掉的習慣,無形中埋下致癌危機,隨著罹癌率逐年提高,為了預防罹癌機率,除了有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88歲的余姓老翁,平時不忌口,每餐都一定要有肉,且依定要喝逾3碗湯,加上年節期間飲食過度油膩,飯後1-2小時後開始出現右上腹悶痛或絞痛症狀,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膽結石,經手術治療,加上改變飲食型態,恢復狀況良好。 常被誤以為是胃痛或消化不良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很多人以為頭痛的原因是源自腦壓太高,事實上,低腦壓也可能引發劇烈頭痛,造成生活品質下降。一名年約40歲的林姓女子,過完年後突然出現頭痛、噁心、想吐症狀,只要一坐起來便想吐,頭痛到無法坐正也難以進食,一個月就瘦了6公斤。後來至神經內科檢查後,確診為自發性低腦壓頭痛合併...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全球癌症發生率逐年提高,根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指出,未來20年內,世界癌症死亡人數將達到每年2400萬人,2035年將有3倍的人口死於癌症。而台灣癌症的成長趨勢與全球相當,2013年癌症新發生病例高達9萬9,143人,平均每5分26秒有1人罹患癌症,發生人數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