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腹脹、絞痛、排便量減少 當心惡性大腸阻塞

常腹脹 絞痛 排便量減少 當心惡性大腸阻塞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2歲的郭先生近來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伴隨腹脹、腹絞痛及解血便等情形,雖曾至診所就醫,但服用藥物後症狀未見改善,生活大受影響,轉轉到台北慈濟醫院尋求進一步診療,診斷為大腸腫瘤合併腸阻塞,考量腸道嚴重腫脹,無法立即手術,遂先施行「內視鏡大腸支架放置術」,以支架撐開腸道阻塞處疏通腸道,兩周後再由外科醫師摘除腫瘤,免除裝置人工肛門之苦。

腸阻塞  腹脹、排便量減少為常見症狀

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表示,正常情況下,腸道會自行蠕動且管腔內有足夠大的通道,使腸內容物(如食糜、糞便、腸液、水份等)順利通過;但若腸道因腸扭結、腸沾黏或受腫瘤壓迫等,造成腸內容物堵塞於腸腔,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即可能發生腸阻塞,進而出現腹脹、腹絞痛、排便量減少、血便等症狀。

新式內視鏡大腸支架放置術 免除身心衝擊

傳統治療大腸腫瘤合併腸阻塞,為避免腸道腫脹時直接手術會因癒合不佳造成滲漏,醫師會先於患者腹部裝置暫時性的人工肛門減壓,約兩週後才會進行開腹手術切除腫瘤;然而,二次開刀不但增加手術風險,因人工肛門產生的異味及漏便問題,往往也令患者身心衝擊。

陳建華醫師指出,新式的「內視鏡大腸支架放置術」為無傷口手術,僅需從肛門伸入大腸鏡,放置大腸支架撐開腸壁狹窄處,就能有效達到疏通堵塞的效果,術後當日就會開始排氣、排便,待腸道消腫後,再由外科醫師切除腫瘤取出支架即可。

排便有異要警醒  當心惡性腫瘤上門

由於症狀缺乏特異性,陳建華主任提醒,惡性大腸阻塞初期的症狀類似便秘或消化不良,不易察覺,若未及時處置,恐造成腸道過度擴張、脹大,引發腸穿孔、腸壞死及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不可不慎!預防勝於治療,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伴隨腹脹、絞痛甚至血便等情形,即須提高警覺,及早尋求專業診療。

【延伸閱讀】

卡車司機便後滿盆血 檢查竟是晚期大腸癌!

每年定期篩檢大腸癌 醫:有效降低三分之一發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0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談到2020年重要關鍵字「新冠肺炎」,相關治療方式成為目前全球熱議的焦點!疫情全球大爆發,各地紛紛研發疫苗之時,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免疫細胞當中的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s)在治療新冠肺炎上取得新進展:將自然殺手細胞注入體內,可以提升重症患者成功抵抗病毒的機會。美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民國108年共有21,569人死於心臟疾病,佔所有死亡人數的12.5%,由於人口老化加上生活型態逐漸西化的影響,心臟相關的疾病已經成為台灣人主要的健康危機之一。「心臟病」是一個廣義的俗稱,裡面包含心臟本身的疾病、動脈相關疾病以及靜脈相關疾病等。其中心臟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73歲的李將軍,上了年紀總覺得腰骨疼痛,輾轉看了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發現脊椎壓迫性骨折,便施打骨水泥將脊椎撐起,沒想到居然都沒有好轉,痛到無法行走,最後終於找出病因,原來是罹患了少見的多發性骨髓瘤。在接受治療後,骨頭疼痛的症狀得到改善能行動自如,加上李將軍非常配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家癌症防治計畫,107年健保治療癌症醫療費用首度破千億大關,為求改善健保財務困境,並降低自費病患的經濟負擔,健保署積極鼓勵醫院使用生物相似性藥品,迄今已給付十種生物相似性藥、十四個品項,其中三項為乳癌用藥,乳癌治療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樂見此事,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