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9旬嬤發燒又嘔吐⋯原來是體內「2顆膽結石」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9旬嬤發燒又嘔吐⋯原來是體內「2顆膽結石」作怪

一位已年過90歲的阿嬤因為發燒、嘔吐就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且進一步檢查後發現阿嬤的膽囊及總膽管各有一顆約1~2公分的結石,醫師為她施行經皮穿肝體外取石術,成功將膽囊內及總膽管之結石全部移除。


8大膽結石症狀 恐因數量和大小不同而異
膽結石是常見的疾病,通常是因為膽汁中的膽固醇過多而產生結晶,形成膽結石。膽結石依每位患者的結石數量與大小不同,不一定會有症狀。但若結石卡在膽管,就可能導致以下症狀:

1.右上腹或上腹疼痛
2.背痛
3.右肩痛
4.噁心嘔吐
5.黃疸
6.發燒
7.畏寒
8.尿液呈現茶色或淺色糞便

且膽管阻塞,可能導致膽囊發炎、引發劇烈疼痛,恐造成胰臟炎、併發敗血症等嚴重反應,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臨床治療以手術移除膽囊為主。不過由於家屬考量阿嬤年事已高,擔心麻醉風險,而拒絕手術。

肝膽道引流+經皮穿肝體外取石術 精準定位免切膽囊
南投醫院放射科醫師蔣咸嘉表示,與家屬討論後決定讓阿嬤接受經皮穿肝膽道引流,先緩解發炎情形,接著再施行經皮穿肝體外取石術。皮穿肝膽道引流是先透過電腦斷層掃描,定位引流位置,再放置引流管將鬱積的膽汁引流出體外。而經皮穿肝體外取石術,則是藉由放射線透視及超音波的引導輔助下,使用針導管經皮穿肝進入膽管,並擴張形成人工膽道廔管,再使用取石網將結石取出。

蔣咸嘉說明,膽結石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其治療方式會依患者的年齡、結石大小、阻塞位置及膽道是否感染等狀況,討論並採取適合的治療方式。因此若出現以上膽結石相關症狀,建議需就診由專科醫師診療,討論合適的治療方式,保障健康。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 腳素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中醫學認為,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經絡的重要起始部位,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反應區,因此腳能反映出人的身體健康情況。老人可以通過仔細觀察腳部變化,防慢性病於未然。 腳底顏色: 五色辨病是中醫學內容之...

閱讀詳情 »

糖尿病患容易罹患2種神經方面的病變。 .周邊性神經病變 又稱「感覺神經病變」,是指發生在控制感覺和肌肉運動的神經受損。這種病變會造成足部和手部又痛又癢,偶爾會出現麻木或無力的現象。你一定要嚴肅看待這些徵兆,因為雖然有時病情會有所改善,但如果一不小心,有可能就急速惡化。 足部神經遲鈍有時候會讓你忽視...

閱讀詳情 »

  眼睛是一台精緻的照相機,為你捕捉周遭環境,將細節精準的傳達到腦部,你才得以觀察和記憶。眼睛的許多部位如同相機一樣脆弱,很容易就受到傷害。雖然每個人的眼睛都很脆弱,但糖尿病患更需特別注意。保護眼睛的最佳方法是控制好血糖、血壓和膽固醇。眼睛有3個部位特別脆弱:第一,眼睛前面的部位壓力會增高...

閱讀詳情 »

大家記得自己是因為什麼近視的嗎?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我很喜歡彗星公主,明明就假性近視可是不守著電視看卡通又太痛苦....後來還因為真的近視難過了好一陣子......沒想到麗明眼科主任醫師陳祐瑲現在要顛覆大家的觀念!在臉書發文,他指出,會有家長來問他「孩子會近視跟電視有沒有關係?」,他一定回答「有關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