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節塞車發生小擦撞高風險 遠程開車最好睡足6小時

年節塞車發生小擦撞高風險 遠程開車最好睡足6小時年節塞車發生小擦撞高風險 遠程開車最好睡足6小時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從除夕返鄉開始,初一出遊與初二回年家,很多人都已經連續數天長時間開車,造成身體疲倦不堪,加上高速公路堵車走走停停車況,精神很容易陷入「迷茫狀態」,車陣中經常發生小擦撞,不但讓塞車更嚴重,自己的行程也嚴重被打亂。醫師提醒,開車前最好能有良好的6個小時睡眠,確保精神專注。


新光醫院睡眠檢查中心主任醫師林嘉謨表示,一般而言開車1至2小時可以算是短程開車,如果需要2至3個小時以上就是長程開車,需要有充足睡眠,而且一定要熟睡,最好能達6個小時,白天才不容易嗜睡或精神不濟;如果睡眠不足,很容易在長途開車時,因疲倦而想睡覺,專注度就會下降。


林嘉謨強調,精神不好專注度就會下降,同時反應力也會變慢,若有突發狀況就很容易發生意外,並且駕駛人在一直看到類似的環境景色,例如國道5號雪山隧道,都是相似景色連續10多公里,很容易讓大腦感覺到疲倦,夜間塞車也有類似情況,路燈、車前燈、車尾燈也會讓人專注度下降。


林嘉謨建議民眾,在車上可以準備口香糖或薄荷糖,能夠短暫消除睡意。如果在高速公路上,最好下最近的交流道,短暫再休息30分鐘至1個小時,再回到高速公路會比較安全;如果沒有辦法,最好旁邊有人可以跟駕駛人一直聊天,能讓精神比較容易持續維持,不過聊天之外仍要注意路況。


林嘉謨也說,在高速公路開車,當駕駛人遇到狀況時,車速越快反應時間就會減少,如果精神不好大腦反應速度就更慢,發生意外事故的機會大大增加。另外,塞車時雖然車速很慢,但也很容易讓駕駛人恍神,一不小心就發生小擦撞,因此開車最好前1天維持良好的睡眠時間與品質,尤其睡眠障礙民眾最好要有預備措施。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骨質疏鬆是中風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骨折的機率比健康成人高七倍,常引發髖關節骨折,從而導致更嚴重的活動、生活功能障礙。台灣本土的資料顯示中風一年後發生骨質疏鬆的比例達4%,15年後更達到35%。 中風後無力側骨質流失快 上肢比下肢明顯 中風後的骨質疏鬆與停經後內分泌變化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彭怡惠/台北報導】天氣逐漸回暖,轉眼間又來到適合露營的季節,除了帳篷露營外,近年興起的露營車住宿也成為熱門選擇,各地旅遊業紛紛打造超豪華設備露營車,對於露營新手來說也十分友善,一起來看看網友們推薦哪些露營車住宿吧!《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8)日表示,為持續推動「新台灣模式」,達到「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的目標,指揮中心持續針對確診者進行「重症清零,輕症有效控管」之策略,並訂定「COVID-19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因應無法掌握何時可能大規模爆發的疫情。 確診居家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罕見疾病,是人類在生命遺傳裡必須面臨的隨機風險。目前台灣認定的罕見疾病為235種,然而在數十年前,診斷罕病可謂崎嶇顛頗,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早年一位患者要獲得確切診斷,常常要5至30年不等,甚至有可能會發生「誤診」,對於身罹重病的患者來說,生命極其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