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紀輕輕就腦中風? 醫師告訴你問題出在哪

年紀輕輕就腦中風? 醫師告訴你問題出在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2歲郭小姐,過去沒有慢性疾病史,也無固定長期服用藥物,日前卻突然感到右手不靈活,起初不以為意,直到症狀加劇至連右腳也出現異狀,才緊急赴神經門診就醫,經檢查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且有多處陳舊的無症狀性中風,且進一步檢查也診斷出罹患患有抗磷脂症候群,才會促使郭小姐這麼年輕卻屢次中風。

不再是老年人專屬 年輕人也易好發腦中風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周品吟表示,當供應腦部氧氣與養分的腦部血管發生病變,促使腦組織缺氧壞死,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又稱為腦中風,主要分缺血性中風,以及出血性中風,其中年紀越大者越容易誘發缺血性腦中風,約占七成。

周品吟指出,近年來腦中風有逐漸年輕化趨勢,以往少見於45歲以下年輕型腦中風患者比例已從約占2%到5%,且持續上升到10%,不得輕忽嚴重性。

年輕型腦中風就是指45歲以下的腦中風,多因遺傳疾病、血液凝固疾病、心臟疾病與動脈剝離等特定原因所引起,占所有腦中風8至10%。

三高埋危險因子 中風年齡層逐年下降

隨著飲食西化,加上生活習慣改變,不僅像肥胖、抽菸與三高等逐漸年輕化,過去中老年才容易產生的血管粥狀性硬化,也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導致中風年齡層持續下降。

把握症狀發生前治療 降低中風機率

周品吟強調,包括心臟來源、感染性疾病、血液疾病或靜脈竇栓塞、非動脈粥狀硬化之動脈血管病變以及是否有顱外動脈剝離、腫瘤等特殊病因,都可能成為年輕型中風的危險因子,診斷上仍須進一步評估;周品吟醫師強調, 雖年輕型中風的病因相對複雜,加上與老年型中風成因有所不同,因此治療上也有所差異,但若能把握症狀發生前即時就醫治療,積極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仍有效降低中風機率。

【延伸閱讀】

遠離產後痔瘡煩惱 微創、止痛新趨勢報到

手腳無力以為是中風 就醫竟是肺癌腦轉移

躁鬱症常發作會腦損傷 長效針劑穩定病況成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8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你吃飯是快還是慢呢?幾分鐘能吃完?三餐當中哪一餐最快?為什麼會吃得這麼快?這些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認真地考慮過。但是,它們對於健康真的很重要。   網上調查發現,有一半人早餐吃飯時間不到五分鐘,甚至有部分人晚餐都吃得這麼快。日常生活當中的情況,處於這樣狀況的人肯定不在少數。那麼,進...

閱讀詳情 »

肛門是身體的重要器官,和身體的其他部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通過反射和血液循環,直接影響健康。若是發生痔瘡、肛裂等疾病,更是非常痛苦。現將我保護肛門的6種方法介紹如下。1.防止便秘。便秘時,干硬的糞塊和肛門的摩擦力增大,容易把肛門血管撐破,引起出血和感染。為了防止便秘,平時應多吃些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和...

閱讀詳情 »

李清雲(1677-1933)壽享256年,是清末民初的中醫藥學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在他100歲時曾因在中醫中藥方面的傑出成就獲政府的特別獎勵,在他200歲時,仍常去大學講學。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李清雲一生娶過24個妻子,子孫滿堂,他認為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一長期素食,...

閱讀詳情 »

進入7月份後,全台持續高溫,媒體也不斷提醒民眾做好防曬以防中暑。然而,你對「中暑」的了解都是正確的嗎?日本急救醫學會中暑委員會委員長三宅康史表示,並非只有高溫才會中暑,又熱又濕的環境、無風且陽光強烈的天氣,或是氣溫突然飆升等,都是中暑的好發因素。以下由三宅康史為你解答中暑的迷思。1.晚上就不會中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