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年菜、零食隱藏「過敏原」! 水餃、牛軋糖到拜拜的麻荖都要小心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過年大魚大肉,除了一般人最在意的熱量、發胖問題之外,其實還得當心年菜、過年零食當中暗藏容易引起過敏的元兇!營養師莊譓馨提醒,尤其年節期間比較不忌口,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將過敏食物吃下肚,或是攝取過量高組織胺食材,誘發身體一連串的不適反應,像是象徵元寶的水餃、應景的牛軋糖、拜拜必備的花生、麻荖、寸棗等,都可能是過敏地雷。

現代人常有許多找不到原因的惱人小毛病,像是疲倦、偏頭痛、皮膚癢、腹瀉、脹氣等症狀,如果找不到原因時,就很有可能是「過敏」在作祟。

莊譓馨指出,一般民眾聽到過敏,多數會聯想到急性過敏,像是蕁麻疹、嘴唇腫等立即性反應;要注意的是,慢性過敏發作比較緩慢,通常在接觸到過敏原24到72小時後,才可能會出現頭痛、失眠等各種小毛病,往往因為症狀輕微很容易被忽略。

常見主食、甜點都可能隱藏過敏原!莊譓馨表示,台灣十大過敏原中最常見之一就是小麥、奶製品,偏偏這些食物時常出現在日常主食,像是麵條、水餃、潤餅、義大利麵、比薩、漢堡等,尤其甜點中許多都含有麩質,例如:麵包、蛋糕、餅乾、舒芙蕾、甜甜圈、餡餅等。

莊譓馨說,年節常見零嘴也都可能是過敏原,包括杏仁、腰果、花生等,還有加工零食的花生麻荖、寸棗、牛軋糖,除了含有過敏原,在無形中也額外吃進糖與油脂,建議如果想吃零食、點心,可以選擇少調味的開心果、巴西堅果、松子、南瓜子,或水果較為健康,少負擔。

此外,有些人明明避開過敏原了,還是有不適症狀,莊譓馨提醒,就要留意是否與吃進「高組織胺」食物有關,因為當體內組織胺代謝失衡也會出現類似過敏的症狀,尤其年節中有三大類食物較容易攝取到:

一、酒類:
酒精發酵原料中含不少的組織胺,經常性頭痛的人更應該避免酒類,包含冬季常吃的薑母鴨、麻油雞也要注意。

二、加工、醃製食品:
過年常見的臘肉、香腸、火腿、培根等含有「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成分,不僅會影響消化道、心血管功能,也容易誘發過敏反應。

三、乾貨:
蝦米、金針花、白瓜子等,易殘留漂白劑其中的二氧化硫成分也易誘發過敏、氣喘,建議民眾挑選時不要挑顏色太鮮艷、漂亮的,食用時要經過清洗。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比小黃卡好用!不怕丟免掃碼 健保快易通一鍵即秀疫苗通行「紅綠燈」

年輕民調勝萬安!陳時中笑了「小四小五最捧我」 要讓北市預約都打得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刷牙時發現牙縫居然在滲血,到底是怎麼了呢?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牙齦流血的成因眾多,像是牙齦炎、牙結石、牙周病是最常見的原因,此外,刷牙太大力、刷毛太硬也可能傷害牙齦而導致出血症狀,提醒民眾若牙齦流血症狀遲未改善,甚至症狀加劇時,最好諮詢牙醫師的診斷建議,以免口腔問題惡化。  牙齦流血是很常見...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晚婚、晚育數字持續向後延!國健署指出,國內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已經延至30.9歲,比10年前增加了2歲;生育年齡超過35歲以上者,也比10年前成長2.5倍。而高齡孕婦除了不能忽略定期產檢之外,更要注意接受產前遺傳診斷檢查。...

閱讀詳情 »

愛滋病檢查,哪些人可能會感染? 愛滋病介紹     是一種因為感染了愛滋病毒(HIV),使身體的免疫系統漸漸受到玻壞,無法對抗環境中存在的細茵或病毒,而出現一連串的感染症狀,最後導致死亡。所以又稱之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在國內是十大傳染病之一,全世界已經造成好幾千萬...

閱讀詳情 »

車禍後天天暈眩要去收驚嗎?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