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年菜吃不完「隔餐一熱再熱」真的好嗎? 身上冒4大症狀恐已食物中毒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圍爐聚餐,年菜總是吃不完,吃剩的年菜放進冰箱,留到隔餐、隔夜吃,重複加熱再加熱,幾乎是每年每個家庭都會上演的戲碼,但營養師提醒,這樣做不但走味、營養價值流失,甚至可能滋生細菌有害健康,最嚴重恐食物中毒,至於預防食物中毒得做到5個重點。

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王姵棋表示,不論是自家烹飪還是從外訂購的年菜,其實都可能潛藏食安危機,想要吃得衛生又安全,從烹調、食用、保存到復熱,每一環節都很重要,不得馬虎。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烹調者的衛生清潔疏失、生食與熟食交叉汙染、菜餚於室溫下放置過久、加熱處理不確實、器具未確實清潔或水源汙染等。

一旦食物中毒,常見症狀則包括:嘔吐、腹瀉、寒顫、發燒等,不同致病菌引發的症狀略有不同。

王姵棋提醒,若兩人或兩人以上吃到相同食品而有類似不適症狀產生,即為食物中毒。中毒事件發生時,應盡速將中毒者送醫外,同時需將檢體密封保存於冰箱並通知衛生單位。另外,下列5個重點,更是安心享用美食,歡喜度佳節不可或缺。

1. 落實手部衛生:備餐前應確實清潔雙手,若有傷口須確實包紮並配戴手套,避免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食物,且此菌所分泌的腸毒素相當耐熱,即使煮沸80℃ 30分鐘仍不受破壞。

2. 避免交叉汙染:處理生、熟食使用的器具應分開;食物存放於冰箱時需確實加蓋密封,且需將生、熟食置放於不同隔層,避免交叉污染。

3. 勿久置於室溫:餐食勿置於常溫超過2小時,避免食品停留於7-60℃危險溫度帶的時間增加,造成細菌大量繁殖。

4. 注意保存溫度:為避免大份量菜餚吃不完,先預估用餐人數,盛出當餐所需食用量,其餘待不燙手後立即分裝冷藏或冷凍,冷藏溫度需低於7℃,冷凍溫度低於-18℃。

5. 徹底加熱殺菌:菜餚復熱時中心溫度需加熱至75℃以上,才能消滅致病菌。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過年最低溫下探10度 「在家泡澡」不比泡湯安全!醫師警告兩點須注意

亞東醫院匡列陪病者「陰轉陽」確診+1 指揮中心:CT值20.4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7月29網上傳出一則消息,湖北一個3個月大的嬰兒,因被拍照時沒關閃光燈,寶寶右眼底黃斑區上被燒灼出一個圓疤,眼睛接近失明。消息迅速在朋友圈、微博刷屏,許多家長憂心忡忡。那麼,閃光燈致使眼睛失明是真的嗎? (圖片翻攝自:齊魯網 據山東廣播電視台齊魯頻道《拉呱》報導,針對此事件 ,記者諮詢了山東省立醫院...

閱讀詳情 »

VIA 頭髮的生長源於氣血。氣血旺,頭髮生長正常;氣血衰,頭髮變白、枯槁,甚至脫落。不過,白髮生長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體內臟腑的健康狀態。 前額白髮:多為脾胃失調。《黃帝內經》中指出,“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前額屬於陽明,而陽明主要跟脾胃有關,陽明衰,髮...

閱讀詳情 »

【台北訊】八仙粉塵案發生至今,醫護人員小心謹慎照顧病患,面對重症病患的心情,和家屬是相同的,且更多了自責。【公視主題之夜】特別安排於7月31日週五晚間十時,播出美國公共電視PBS紀錄片《人生的最後功課》(Being Mortal),探討生命、死亡、藥物與臨終照顧的最後交集,反思醫生在病人臨終前,應如...

閱讀詳情 »

紫米又稱為黑糯米,因種皮層含有花青素而呈現紫黑色,可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祕,並含豐富的鐵質,女性尤其喜愛。但清洗紫米時,發現水變得黑黑的,因此對紫米是不是經過「染色」感到懷疑。其實辨識有沒有染色很簡單,農糧署說,只要用手指摳一摳就知道了囉!很多女性喜歡吃紫米,豐富的膳食纖維及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等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