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好神奇!台大醫院用「主動脈種出氣管」 亞洲首例氣管移植解決排斥問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移植技術又有新突破,台大醫院順利用主動脈種出氣管!台大醫院氣管移植團隊今(28)日公布完成亞洲首例的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手術,利用捐贈而來的5公分主動脈,替一名因為結核性氣管病變、氣管嚴重狹窄及呼吸困難的44歲男性,修補氣管,重新接上之後,不但完全沒有排斥現象,不需要吃排斥藥物,現在人還可以運動自如,快走、小跑步沒問題。

這項技術其實源自2018年法國馬丁那 (Emmanuel Martinod) 醫師團隊,此方法捐贈者及受贈者的血型不必相符,且不需使用抗排斥藥物,接受移植的13位病患,12人存活超過3個月,非常成功。在亞洲,台大醫院這是首例,也是世界第一個利用此方法治療結核性氣管病變成功的案例。

台大醫院外科部教授陳晉興指出,氣管移植一般人幾乎沒聽過,全因傳統的治療方式,只適用於受損部位小於5公分的病人,一旦超過這個範圍,便得另闢蹊徑;裝氣管支架也有容易滑脫的致命問題。而這項新技術,連他都直呼神奇,因為植入的主動脈,原本是血管,但後來竟可以成功再生出氣管黏膜及軟骨,成為真正的氣管,有如組織再造。

44歲的O先生回想,自己近幾年一到冬天就明顯呼吸不順、呼吸急促困難,到台大醫院檢查才發現已經因為結核性氣管病變引發5公分長的氣管嚴重狹窄及呼吸困難,一開始先接受氣管支架置放,沒想到支架卻滑脫,引發呼吸衰竭,插管急救,還好幸運獲得大體的主動脈捐贈,這才得以重生。

陳晉興強調,主動脈因為強度、有彈性,與氣管相似,是適合氣管移植的材料,而這項新移植技術,主動脈會先冷凍於-80°C的狀況下,藉此破壞可能的排斥成分,解凍後再「種」入病患體內,同時用訂製的氣管支架短暫維持形狀,由於主動脈本身多是結締組織,少有細胞,因此術後沒有排斥的問題,不用吃抗排斥藥物,跟眼角膜移植差不多。

手術後已經9個月,O先生強調,現在已經回復原本正常的生活及運動,甚至早晚能各走3公里,呼吸順暢,要小跑步也沒這麼喘了。

陳晉興說,在台灣,因為氣切或結核病造成氣管發炎者不在少數,另外也有因為癌症造成的氣管病變,過去只能裝氣管支架,但容易有滑脫問題,使生命再度陷入危險,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目前也有利用此技術來治療因為新冠肺炎造成的氣管後遺症,讓未來因為氣管病變的患者可以有更多續命的機會。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年菜吃不完「隔餐一熱再熱」真的好嗎? 身上冒4大症狀恐已食物中毒

過年最低溫下探10度 「在家泡澡」不比泡湯安全!醫師警告兩點須注意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腹部電腦斷層影像發現巨大腫瘤,連脊椎都受到壓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減不下來的「大肚腩」竟不是脂肪,而是巨大腫瘤!68歲的楊先生,身材高大壯碩,一次心肌梗塞發作撿回一命後,便積極減重,5年下來,四肢都瘦了,偏偏就是一個大肚子怎瘦也瘦不下來,十分困擾,沒想到就醫一檢查,原來占據腹部的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一口氣出現三款藥物出包!食藥署今(17)日下午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警訊,包括關節炎用藥的「”永勝”飛佳膜衣錠100毫克」及皮膚用藥的「”仙台”衛膚龍軟膏」、「易麗膚泡沫液」,分別因為被發現不純物增加或主成分不足標準,必...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記者 資料來源/CDC 為什麼要接種追加劑疫苗?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建議,考量COVID-19疫苗接種後之免疫保護力可能隨時間下降,為積極因應COVID-19病毒變異株對於國內防疫造成之威脅,降低COVID-19疫苗感染與感染...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年底台北市長選戰煙硝味越來越重,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昨狠酸「提一個豬頭都要當選,市民會這麼傻嗎?」有意參選的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則回應任何人想參選都不應該受到這樣的侮辱及人身攻擊。對此,同為市長熱門人選的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7)日也被問到,認為黃珊珊口中的豬頭是誰?陳時中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