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輕型失智症比例增醫:早期徵兆是情緒變化大

年輕型失智症比例增醫:早期徵兆是情緒變化大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失智!一名罹患失智症9年半的張太太,是中華電信高層主管,先生說老婆原本個性非常聰明,有天突然讀不懂文件,常常重複問相同問題、忘記重要會議時間,性格大幅改變。直到前往臺大醫院就診,才在57歲確診為阿茲海默症。
中壯年罹患失智症衝擊大  確診通常花費3-4年
台灣失智症協會陳達夫理事,同時也是臺大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表示,年輕型失智者指的是65歲以下確診失智症者,全台推估約萬人。病因較為複雜,但仍以阿茲海默症居多。約有三分之一年輕型失智者,早期徵兆並非是記憶障礙,且症狀多變,因此,家人往往一開始沒發現,延遲確診時間,最後花費3-4年才確診失智症,造成家屬十分煎熬。
陳達夫醫師指出,年輕型失智者罹病正值中壯年,常是家中主要支柱,對整個家庭的經濟、工作帶來極大衝擊。如果發現中壯年人在記憶、定向感、語言、情緒、判斷力、個性上與過去有明顯改變,請留意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請及早就醫治療,並可尋求相關協助。

6成諮詢專線超過15分  年輕型失智更困擾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說明,根據失智症關懷專線統計,近年來,諮詢年輕型失智症問題的來電越來越多。108年1月至10月間,共483通來電諮詢年輕型失智症問題,近6成諮詢時間超過15分鐘。由此可見,年輕型失智症家庭的需求更複雜、困擾也更多。
湯麗玉說明,來電諮詢常見的問題,包含失智者易怒、不安、重複行為時該怎麼處理;如何與失智者溝通、有什麼服務對年輕型失智者有幫助、找不到專屬年輕型失智者的服務,怎麼辦?還有工作問題、經濟問題等。顯示年輕型失智者照顧不易,比老年型帶來更多困擾。

謝祖武照顧失智母歷程  籲民眾勇敢尋求協助

曾經演出許多膾炙人口戲劇的謝祖武,也是資深的失智症家屬。在面對自己母親失智,同時曾經演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後,謝祖武有更多感觸,特別是年輕型失智症照顧者的不容易。謝祖武分享其實失智症對家庭衝擊很大,需要政府與民間更多的幫助與支持。
因此,他擔任「失智友善大使」公益代言,希望大家覺得不孤單,照顧有壓力時,也不需把過錯歸於自己。謝祖武呼籲當有任何失智症問題時,都可以撥打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尋求協助。

【延伸閱讀】

台灣拜耳結合社企 議題式遊戲培養孩子思考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1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新竹市一名58歲男性患者,日前因上腹突發性劇痛,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求診,經檢查後發現為急性胃穿孔併發腹膜炎,疑似胃癌穿孔,患者在當日經緊急手術進行次全胃切除及淋巴結廓清,於一週後順利出院,但因為淋巴結有廣泛轉移,後續仍需接受化學治療。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肝膽腸胃外科黃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中國傳統習俗認為,女性生產後一定要「坐月子」,除了休息調養外,也應重視食補;但傳統月子餐的禁忌一堆,「必須喝米酒水」、「餐餐都得吃麻油雞」,到底有沒有道理?產後想恢復體能健康、又想回復身材,又該怎麼吃呢?古時候水質較不乾淨,因此傳統月子餐強調所有的料理都要用米酒、或由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台灣有洗腎王國的稱號,不知這是否和國人愛吃有關係!從炸雞排、手搖杯,以致到日前連環爆出的黑心食品,似乎想要吃得健康不生病,可得要有一套飲食原則才行;而對於已經吃出腎臟病的人,腎臟科醫師則是強調,腎臟病併發症多,除了藥物治療外,其實,腎臟病的防治,首要就是得注意飲食控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我現在怎麼辦?我現在怎麼辦?」晚上十點,黃太太著急地詢問失智症關懷專線諮詢人員。原來75歲的黃先生因失智症,近來經常懷疑妻子有外遇,且情況愈來愈嚴重。過去黃太太總選擇獨自忍受,但當天晚上先生卻變本加厲,嚇得黃太太躲進房間把門上鎖,沒想到黃先生卻氣急敗壞地用腳踹門「你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