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年輕女性占新增乳癌近半 抗癌兼顧人生「醫病共享決策」做得到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一年約有超過1萬3千人罹患乳癌,且近半數是年輕女性,不僅得苦惱抗癌治療,還得面臨來自家庭、工作等挑戰,一旦醫師、病人針對最佳治療方式的選擇不一致,輕則醫病產生糾紛,嚴重者更可能影響成效,而解答之道就在透明的「共享決策」,台北榮總今(9)日宣布率先推出乳癌醫病共享決策。

什麼是「共享決策」?就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醫療執行過程,民眾經過醫療人員提供實證資訊及引導後,積極參與自己的醫療過程,降低病人不知情的感受,進而促進醫病關係,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表示,醫療進步之下,針對不同病況的乳癌病人,治療方式十分多元,如果患者本身非醫療專業人員,往往不能清楚知道什麼治療方式對自己最有利,只能倚靠醫護人員的安排。

曾令民說,而醫病共享決策就是要彌補病友資訊不足的狀況,讓醫護人員與病人及病人家屬共同合作,對醫療照護服務有共同的決定,真正達成以病人為中心。

以乳癌為例,臨床就常發現病人有難言之隱,進而影響治療意願,像有人不得不考慮家庭、經濟,還有人擔心外貌改變或無法延續工作等,此時,若能由病人提出最符合自己期待的治療方式,再由醫師分析評估、給予意見,才能找出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式。

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趙大中表示,醫病共享決策給出的結果,並不是0和1,而是根據病友想法,提供如50%手術、15%化療等不同百分比的建議,再回到診間尋求專業醫師意見。

趙大中提醒,國內每年約有1萬3千人確診乳癌,其中逾4成是年輕女性,除篩檢普及揪出早期病人之外,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國人在飲食、生活習慣西化後的乳癌年輕化趨勢,因此,年輕女性務必定期接受篩檢,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防疫宅在家「一天手作8小時」 年輕女手臂不舉痛罹肌腱炎

國內驚現「最小病例」僅4個月大! 必防4種肉毒桿菌中毒感染形式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轉頭就出現「暈眩」 及早就醫免心慌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暈眩」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

閱讀詳情 »

Q執行生酮沒多久,就出現「便祕」狀況,為什麼?怎麼辦? A:便秘的發生主要有五個原因。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1. 情緒緊繃和生活壓力: 會促進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分泌,腎上腺皮質醇會使大腸蠕動變慢,導致腸內廢棄物移動緩慢,水分被大腸吸收,糞便成了硬塊。所以隨時放鬆心情。...

閱讀詳情 »

Q:生酮飲食對於「癌症」有幫助嗎? A:多年來的研究統計發現,肥胖又有糖尿病的女性容易罹患乳癌;糖化血色素(HbA1C)高於 6.2 的男性,產生大腸癌的機率相當高。 雖然肥胖的人不一定會有癌腫瘤,但是肥胖的人,多數是因為血糖升高,刺激了胰島素的分泌。雖然得了大腸癌的男性並不見得個個過胖,但從統計大...

閱讀詳情 »

劉良看到解剖出來的肺,不禁驚呼:「這個肺已經不是肺了!」。(示意圖/取自網路)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綜合報導 為了研究「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對人體的具體影響,大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主任劉良冒著危險主持遺體解剖,發現死者肺部都已經白化,不禁驚呼:「這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