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年輕女性占新增乳癌近半 抗癌兼顧人生「醫病共享決策」做得到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一年約有超過1萬3千人罹患乳癌,且近半數是年輕女性,不僅得苦惱抗癌治療,還得面臨來自家庭、工作等挑戰,一旦醫師、病人針對最佳治療方式的選擇不一致,輕則醫病產生糾紛,嚴重者更可能影響成效,而解答之道就在透明的「共享決策」,台北榮總今(9)日宣布率先推出乳癌醫病共享決策。

什麼是「共享決策」?就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醫療執行過程,民眾經過醫療人員提供實證資訊及引導後,積極參與自己的醫療過程,降低病人不知情的感受,進而促進醫病關係,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表示,醫療進步之下,針對不同病況的乳癌病人,治療方式十分多元,如果患者本身非醫療專業人員,往往不能清楚知道什麼治療方式對自己最有利,只能倚靠醫護人員的安排。

曾令民說,而醫病共享決策就是要彌補病友資訊不足的狀況,讓醫護人員與病人及病人家屬共同合作,對醫療照護服務有共同的決定,真正達成以病人為中心。

以乳癌為例,臨床就常發現病人有難言之隱,進而影響治療意願,像有人不得不考慮家庭、經濟,還有人擔心外貌改變或無法延續工作等,此時,若能由病人提出最符合自己期待的治療方式,再由醫師分析評估、給予意見,才能找出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式。

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趙大中表示,醫病共享決策給出的結果,並不是0和1,而是根據病友想法,提供如50%手術、15%化療等不同百分比的建議,再回到診間尋求專業醫師意見。

趙大中提醒,國內每年約有1萬3千人確診乳癌,其中逾4成是年輕女性,除篩檢普及揪出早期病人之外,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國人在飲食、生活習慣西化後的乳癌年輕化趨勢,因此,年輕女性務必定期接受篩檢,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防疫宅在家「一天手作8小時」 年輕女手臂不舉痛罹肌腱炎

國內驚現「最小病例」僅4個月大! 必防4種肉毒桿菌中毒感染形式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莫德納(Moderna)總公司昨晚宣佈,與台灣簽署新的疫苗供應協定,並將在明、後年供應共3500萬劑莫德納疫苗,其中2000萬劑Moderna疫苗及次世代追加劑型(booster vaccine candidate)將於2022年交貨。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在臉書解釋甚麼是次世代追加劑型,其實就是...

閱讀詳情 »

台灣擴大疫苗施打後,近日網路傳出「美國拒絕AZ疫苗的合法性,在台灣打完AZ疫苗的留學生無法入境美國」的說法,對此,台大醫院婦產科名醫施景中昨(22)日晚上就轉發美國CDC的入境相關規定,美國核准的疫苗種類中包括AZ疫苗,「不要再黑AZ了!」近日有留學生表示,自己在台灣自費打了1劑AZ疫苗,卻不被美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王聿瀠 程子奕 羅偉哲 李新琳/台北報導 全民悶了2個月,終於盼到降級!在行政院拍板自7月27日起三級警戒降為二級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3)日下午正式公布至8月9日的二級警戒鬆綁措施,包括限聚令放寬為「室內50人室外100人」,解禁超商、...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2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國內不明感染源低於10例已超過一周,這也是今日宣布三級降二級的主要理由。 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