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年邁老夫婦月內相繼中風 竟是心房顫動導致

年邁老夫婦月內相繼中風 竟是心房顫動導致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一名70多歲的老婦雖無嚴重疾病纏身,但胸口長期出現陣陣悶痛,某日突然出現半邊無力症狀,由於上個月老婦丈夫才因中風送醫,兒女機靈察覺有異,即刻將老婦送急診,醫院也隨即啟動中風搶救機制,在黃金時間內透過導管手術將血塊取出,讓老婦脫離險境,癱瘓的半邊也恢復功能,事後確診本次中風為心房顫動引起,為降低日後再次中風,老婦聽從醫囑開始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以預防類似的狀況再次發生。

心房顫動以老年居多 但中壯年也不容輕忽!

收治上述案例的臺大醫院心臟內科游治節醫師說明,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表現非常多樣化,可能ㄧ發作就心悸或呼吸困難,促使患者不得不盡快就醫,也有可能無明顯症狀,或發生症狀時選擇隱忍,此舉動將使得患者因習慣而耽誤治療,往往等到心房已擴大纖維化,甚至導致心臟衰竭才就醫,此時想要試圖矯正回正常心律或改善心臟功能,可能為時已晚。

心房顫動治療愈早開始,無論是對疾病或是對中風預防才愈有利。游治節醫師指出,尤其80歲以上年長者,每10人就有1人罹患心房顫動,但也有不少三、四十歲的中壯年,因為其他因素而提前引起心房顫動;因此,任何小症狀都切勿輕忽,心房顫動已是現代不容忽視的文明疾病。

守護心臟降低意外風險 專一反轉劑全方位守備

游治節醫師解釋,心房顫動為什麼會容易引發中風,主要是因為心房顫動會使心臟內的血液滯流而產生血塊,當血塊從心臟內壁上脫落,並隨血液流入腦中,便會造成腦中風;對此,患者可透過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來降低血液栓塞的機率。然而,抗凝血劑顧名思義便是使血液不易凝結,倘若患者因意外大量出血或需要緊急手術時,需要在短時間恢復凝血功能,此時專一反轉劑便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短時間即反轉抗凝血功能,使患者能盡速接受下一步治療或急救;因此,有反轉劑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在守護心臟的同時,也能讓患者保有風險管理的守備之力。

心房顫動從小地方注意 聆聽身體發出的警訊

最後,游治節醫師提醒,心房顫動應從日常注意著手,當生活作息不正常時,自律神經失調或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就容易引起心律不整,至於危險因子包含瓣膜異常、甲狀腺亢進、貧血、呼吸中止症候群等,或是有抽菸、喝酒習慣等也都容易引起心房顫動。當發覺自己時常出現胸悶、心悸、喘等症狀時,千萬不要忽視這些身體發出的警訊,應盡速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與預防併發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6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前一陣子很流行的生酮飲食.... 不知道愛美的女生.....是不是都試過? 最近幾個月....小花兒也用了很多方式在調整體態, 生酮飲食小花沒有完全使用,因為不想要喝很多油.... 但是,我確實有開始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及澱粉的攝取量..... 也認識了....還有一種名詞叫《抗性澱粉》 很多人都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沒有肝炎、肝硬化也可能罹患肝癌!有別於歐美各國,台灣肝癌發生原因,多以B、C型肝炎引起,然而北榮胃腸肝膽科教授黃怡翔指出,其中有10-15%肝癌患者非肝炎患者,最新研究指出,可能與脂肪肝有關。醫師建議,透過運動與飲食控制體重,可以改善脂肪肝。肝癌患者人數多 肝炎帶原者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考生、上班族,為了拼成績或拼業績,聽信謠言服用「聰明藥」,反引發身體不適。衛福部玉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孔繁錦指出,俗稱「聰明藥」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用來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讓注意力集中,但不能讓人變聰明,甚至還有副作用和成癮性。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從小有徵兆根...

閱讀詳情 »

平時不菸不酒,也沒有明顯的排便異常,竟然大腸直腸癌也中鏢!雖然隨著腸癌篩檢普及率的提高,近年國人腸癌整體發生率略為下降,但根據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直腸癌仍連續11年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其中超過4成以上屬於晚期患者。晚期腸癌患者治療最怕「副作用」會卡關,透過新型口服化療藥,可以提升生活品質。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