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幹細胞新療法! 國衛院找到「組織再生」關鍵物質可救失智、肌萎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治療失智、巴金森氏症、心肌梗塞、肌肉萎縮症等疾病,台灣研究找到了新方法!國家衛生研究院今(13)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歷經7年的研究,發現利用特殊技術刺激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細胞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並從中鑑定出促使神經再生及功能修復的活性物質。

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華容表示,研究團隊發現,若對大腦受損的小鼠注射帶有「修復」能力的幹細胞外泌體,觀察到受損的神經細胞1周後可以長出突觸,1個月後神經細胞的數量可以恢復到原本的6成,且其認知、學習和記憶功能皆獲得改善。

研究顯示,幹細胞外泌體較間質幹細胞更具有促進組織再生的能力,又能避免細胞植入手術的風險及副作用,對再生醫療帶來新的突破。該系列研究成果已分別於2019年、2020年發表於國際再生醫學權威期刊《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李華容指出,研究發現,細胞外泌體是細胞用來和外界溝通的一種工具,在不同環境下所裝載的訊息也不同,若以特殊技術刺激廣泛存在於骨髓、脂肪裡的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不正常細胞缺失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

進一步分析國衛院團隊所開發的誘導型間質幹細胞外泌體的組成分,李華容說,鑑定出內含2′,3′-Cyclic Nucleotide 3′-Phosphodiesterase等數種促使腦神經再生及腦部功能恢復的活性物質,顯示幹細胞外泌體就具有促進組織再生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團隊也發現細胞外泌體除了能刺激再生,亦有抗纖維化、抗發炎的效果,也可能應用於心血管疾病之上,甚至可能與國外合作研發、治療新冠肺炎晚期患者。

李華容強調,該技術已取得國內專利,且同步申請美國、英國、日本專利。雖然目前幹細胞外泌體的研究範圍僅限於治療神經相關疾病,但未來可望用於治療退化性疾病、組織或器官損傷、細胞缺陷、神經退化性疾病、腦與脊髓創傷、中風、學習障礙、巴金森氏症、心肌梗塞、肌肉萎縮症等疾病。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國內驚現「最小病例」僅4個月大! 必防4種肉毒桿菌中毒感染形式

九旬嬤「吃不下、排不出」拚命忍痛 竟是4公分大惡腫瘤堵腸道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為了協助第一線辛苦醫護人員能夠更有效率、更即時地照護新冠肺炎患者,減少「隱形缺氧」造成的憾事,中華電信與陽明交大數位醫學暨智慧醫療推動中心合作成立「血氧監測緊急救援隊」,在陽明交大數位醫學中心主任楊智傑教授的醫療專業指導下,共同開發完成『COVID-19血氧監測雲端平台』,...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66例COVID-19確定病例,其中263例為本土個案,另有3例境外移入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28例死亡。基隆市繼9日增加10例個案後,今天新增12例,值得注意的是,12例中有5例是汐止某工業公司檢驗員家庭群聚,一家5口都確診。基隆市長林右昌10日下午在線上記者會...

閱讀詳情 »

桃園市八德路昨晚間某外籍移工宿舍發生一起兇殺案,越南籍的黎姓移工因不滿阮姓移工未戴口罩,且屢勸不聽,2人發生爭吵,黎男一氣之下持刀刺傷阮男右胸口和右手臂後逃逸。且又傳出逃逸的黎男有發燒情況,桃園市政府今(10)日表示,已找到逃逸移工,採檢中。桃園市長鄭文燦也指出,會針對該家公司進行快篩。桃園八德警方...

閱讀詳情 »

昨(9)日台北醫師公會發新聞稿控訴,北市診所仍有至少5000人已登記卻尚未施打疫苗,但卻傳有診所替民眾施打疫苗一事,讓他們感到非常「心寒」。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0)日公布「台北市公費疫苗接種對象」數據,其中1到3類尚未施打疫苗人數為40468人,對此柯文哲承認「他們罵的是事實」。從台北市府統計的資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