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延年益壽這樣做 研究:洗碗、煮飯也有用

延年益壽這樣做 研究:洗碗 煮飯也有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多少運動量有助於老人更長壽?《英國醫學期刊》一篇分析8項研究含括3萬6千人的論文指出,每天輕量活動258分鐘,比起只有200分鐘的人,死亡風險可降40%,這些活動如洗碗、園藝和在家走走等。挪威體育科學學院教授Ulf Ekelund指出,對於無法做中強度活動的老人,只要四處走走等輕量活動就有非常大的好處。

多少輕度運動有益健康? 各運動指南都未明

根據《今日醫學新聞網》報導,許多運動指南都強調中強度運動的益處,例如美國政府建議每周150分鐘中度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僅說明輕度運動有益處,但究竟對健康有多大益處卻無進一步說明。此外,目前運動指南,往往是根據受試者自我回報的研究,難免會有偏差。

研究團隊想澄清,針對無法中強度運動的老年人,輕度運動的實質助益,以及多長時間久坐不動的靜態生活對健康有害。對此,研究團隊重新分析了8項研究,涵蓋3萬6千人,都是以佩戴式運動測量器紀錄受試者的運動量長達1周,並平均後續追蹤5.8年。

研究將身體活動分為輕度、中度和強度,並估計每日運動時間。輕度活動如散步、洗碗和煮飯等;中度含除草、快走、用吸塵器等;慢跑、搬運重物等則屬於強度運動。

輕度運動量越多 死亡風險降更低

《衛報》報導,研究發現,運動量越大,死亡風險越低。其中,在輕度運動的組別,比起每天200分鐘的人,每天258分鐘可降死亡風險40%,308分鐘則可降56%,380分鐘更降低62%─比過去評估還高出2倍。

至於中強度運動的組別,即使考慮靜態活動的時間,也得出類似趨勢,與每天中強度運動90秒的人相比,每天6分鐘中強度運動可降36%死亡風險,若每天38分鐘,則可降48%風險。

研究還發現,每天靜態生活超過9.5小時,早死的風險會增加。

老人多動少坐 健康越長壽

該研究證實,透過輕微運動減少靜態時間,可以有效避免早死。悉尼大學教授Emmanuel Stamatakis指出,若環境許可,人們應設法多動,政府則有義務完善自行車道等設施,鼓勵民眾多運動。

烏爾姆大學教授Jochen Klenk針對該研究發表評論指出,這項研究的分析非常有說服力,可以區分不同強度運動對健康的影響。

參考資料:

1. Older adults can boost longevity 'with just a little exercise'.

2. More of any physical activity tied to longer life.

3. Ekelund Ulf, et al. Dose-response associations between accelerometr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time and all cause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harmonised meta-analysis BMJ 2019; 366 :l4570

【延伸閱讀】

乳癌轉移勿放棄 配合中醫治療大有改善空間

怕化療不敢回診!熟女乳癌復發 CDK4/6抑制劑助重生

太熱!異位性皮膚炎抓到破皮流血 空調師傅憂鬱難工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4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工研院11月6、7日舉辦「2013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邀請製造、市場、品牌各領域專家,涵蓋來自美國、日本、中國、新加坡多位極具代表性的醫材大廠、大型通路商、國際資產顧問公司等都發表精彩的演講。此次論壇,有來自全球前三大醫療保健集團,飛利浦醫療保健事業部大中華地區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由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所舉辦的「肝功能40拉警報」衛教影片甄選活動,已於11月1日開始徵件,希望藉由衛教影片比賽,喚起全台300萬B肝帶原者注重自身肝臟的健康,本次比賽重點需於作品中傳達出肝功能指數超過40這個數字背後潛藏的危險性,並發揮愛肝神探般的偵搜精神,利用不同的愛肝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資料顯示,女性憂鬱症患者約為男性患者2倍左右;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也發現,全台有12.4%的女性有明顯憂鬱情緒,平均每10位女性,就有至少1人須尋求專業協助,人數共約119萬名。該基金會建議,運動是紓壓減憂最有效的方式,平常最好能養成運動習慣,可避免憂鬱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智齒到底要不要拔呢?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同樣的疑惑,但坊間眾說紛紜,有的支持、有的表示沒必要。對此,牙醫師建議,智齒並沒有作用,加上位置難以清潔,留著反而容易堆積細菌,造成蛀牙、牙髓炎或牙周病;門診也發現,未拔智齒的民眾(智齒)蛀牙機率很高。牙醫師楊書維表示,智齒學名為第三大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