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延長植牙使用壽命 首重保養避免牙周病

延長植牙使用壽命 首重保養避免牙周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目前植牙愈來愈普及,是缺牙民眾不錯的選擇,但植牙後的保養也相當需要重視,將攸關植牙的使用壽命。若口腔清潔不到位,又未定時回診檢查,可能引發類似牙周病的植體周圍炎,如植體周圍牙肉紅腫、蓄膿、口臭和牙肉退縮等,尤其抽菸和血糖控制不良的牙周病民眾,風險更高。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牙科醫師宋博達表示,一些植牙的民眾,屬於年紀較大的族群,可能因為老化,伴隨手部控制牙刷靈巧度降低或無法久站,因此刷牙時草草了事,可能使口腔內植體產生慢性周圍炎,對於全身抵抗力不足的患者,恐怕衍生更大感染風險。由於尚屬穩固的人工植體,若遇到周圍炎想要拔除,難度將比自然牙來的更高,因此若身體有顧慮的民眾,可以考慮以其他種類假牙製作來取代。

想要植牙的人,必須先通過醫師評估才能確認是否適合。宋博達表示,許多銀髮族想要植牙,但必須先確認,是否有全身性慢性疾病,例如腦中風、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疾病、血液疾病、器官移植或自體免疫疾病等。此外,持續服用中的藥物也需先告知醫師,像是會引起傷口出血的抗凝血劑、造成抵抗力降低而增加感染風險的免疫抑制劑、易造成顎骨壞死的抗骨質疏鬆藥物、化療藥物以及銀杏當歸等中藥,都需要特別留意。

宋博達提醒,植牙過後除了清潔需要費心,在食物咀嚼上,也應該更加小心。因為植牙的牙根缺乏天然真牙的自我保護功能,少了外表面的彈性牙周膜(韌帶)包覆,因此不像真牙內密布壓力偵測器,用力咬下時天然牙可以下沉避震,當咬力過大時,天然牙除了會發出痛覺警告,還會啟動反射保護機制,使得嘴巴鬆開。然而,植牙缺乏了重要的彈性牙周膜,使得對食物中的魚刺、沙粒、頭髮較不易察覺,同時也容易因咬力過大造成傷害。因此,植牙的民眾,吃東西時應該更加細嚼慢嚥,避免可能造成的傷害。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78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 銀髮族常常感到心臟亂跳「剖剖蔡」,很可能是心房顫動找上門!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類型。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昇穎提醒,年齡本身就是心房纖維顫動的最大危險因子,年紀越大風險便越高,在國內,85歲以上人口的風險即高達10至17%,倘如還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隨著美容醫學技術及儀器快速地發展,民眾在接受美容治療後所引發的醫療爭議案例也愈來愈多。細究發生這些爭議的原因,不外乎是誇大不實的廣告及不當的推銷,讓民眾在接受美容治療前有過度的期待,引發落差,繼而發生糾紛。但還有更值得推究的原因是,目前執行美容醫療的院所及醫師,是否能...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站立歪斜或坐姿不端正、習慣性翹腳、 長時間坐在電腦前都會造成我們脊椎歪曲不直, 脊椎一旦彎曲歪斜,很多毛病會跟著來, 所以可以常常做滾背的動作,可以矯正脊椎, 甚至有人長了骨刺也可以治癒哦! 每天勤快108下(來回一次算一下), 不用快慢慢作,矯正脊椎自己來!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