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張上淳是老師、羅一鈞是學弟 林氏璧每晚「開房」為大眾解惑,撫慰百萬人心

文 / 鄭淳予

他是醫者,也是全職部落客,疫情間,每晚「開房」為聽眾解惑,理性溫和守護台灣。

「大家好,我是『林氏璧』孔醫師,今天是6月12日,端午連假的第1天⋯⋯。」

打從台灣疫情進入社區感染、雙北進入3級警戒之前的4月底,每晚在語音社群軟體Clubhouse「開房」(意指開播)的孔醫師,就一直在空中為大家分析最新疫情進展,光是聽到這慢條斯理又中規中矩的開場白,就像在爆炸的訊息之間找到一劑定心丸。

張上淳是老師 羅一鈞是學弟 林氏璧每晚「開房」為大眾解惑,撫慰百萬人心

林氏璧是何許人也?他總自嘲這個「化名」聽來像是外籍配偶,其實,他是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本名孔祥琪。常收看政論節目的觀眾,最近大概都注意到他頻繁受邀,在各有立場的名嘴之間,就醫療專業表述自身看法。

曾上網搜尋日本自助旅遊資訊的網友,肯定對「林氏璧」這3個字不陌生,他自2007年開始經營日本旅遊部落格,詳載交通、住宿、景點、美食等行程規畫資訊,提供新手參考的「懶人包」也會定期更新,累計流量至今已超過一億次,粉絲團有近百萬名追蹤者,社團也有五十萬名成員,聲量可觀。

是偶然,也是必然〉

建中台大,人生選項任隨波逐流

端午節前,孔醫師接受《今周刊》專訪,原來,他會從感染科醫師到成為旅遊達人,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小時候,我真的不知道我想從事什麼職業,或對什麼科系有興趣,可以說非常迷惘!」孔醫師在螢幕的另一端靦腆笑著。話雖如此,他求學過程一路順遂,建中畢業考大學那年一時「失常」,進了台大機械系,因為覺得自己畫不出好的工程圖,加上出身醫生世家的死黨選擇重考,於是他也「隨波逐流」重考1年,考進了台大醫學系。

「醫學系學有專精,不容易餓死,應該還不錯,但我很內向,通常是喜歡跟病人接觸的人適合當醫生,我其實沒有這麼喜歡這部分。」別人看他是無往不利的學霸,他卻是小心藏著個性且戰且走。直到五年級,他接觸了感染科,又遇到了教小兒科的李秉穎醫師,備受感召。

「小兒科有本重要的教科書,李P每個版本都讀過,上課時信手拈來,我就好想成為這樣的醫師!」確立自己對感染科的興趣後,他只需要在內科或小兒科之間抉擇,「沒進小兒科,是因為我沒有信心幫小孩打針。」於是,他進了內科,拜師張上淳門下。

03年SARS肆虐時,他正在台大擔任內科住院醫師,除了照顧SARS病患,「台大醫院頭一次因為醫護群聚感染而關閉急診,到現在,我還忘不了下班後在醫院洗一次澡,回家再洗一次,深怕傳染給家人的心情。」

但他沒有被這樣的場面嚇退,反而被感染科忙到一夕白頭的師長打動,於是隔年毅然選擇感染科做為次專科,「我希望加入這樣令人驕傲的團隊。」06年,他正式成為感染科主治醫師,被分發至台大雲林分院,直到09年恩師張上淳將他請調回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他也為此到食藥署的前身、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學習新藥審查。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279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史上最大崩盤將到來!  散戶「快買進這2樣東西」,把握致富時機

飛關島打疫苗、3台灣人搶頭香! 傳星宇航空包機周三出發 「後面還有大團」

買了股票卻沒錢繳卡費,賣股又砍在阿呆谷...送貨司機投資15年悟出:7個「早知道該多好」的理財觀念

不想被當「白老鼠」,台灣人為國產疫苗吵翻天! 醫師分析:為什麼國產國造不可或缺

「地表最強里長」是他!3天募到500多萬元食物包:病毒面前,不讓飢餓擊倒意志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女生們在進入夏天後,每隔幾天就得進行身體除毛,讓人不禁想找個一勞永逸的方法取代反覆的除毛工作!但僅管雷射除毛手術已經在市面上風行許久,關於手術原理、術後保養以及效果,在術前妳真的已經充分了解了嗎?現在就一口氣把相關疑難徹底釐清吧!   雷射除毛最有效的部位 皮膚較薄、毛髮旺盛的部位是雷射...

閱讀詳情 »

來自英國康沃爾聖奧斯特爾的16歲女孩Emily Titterington因為對上廁所有恐懼症,最終因為8周沒有大便而導致心臟病發去世。Titterington會經常憋著長達2個月不大便,最終,她的腸道脹的巨大,擠壓入了胸腔,導致其他器官錯位。適當的治療原本可以挽救她的生命,然而她拒絕進行身體檢查。...

閱讀詳情 »

1歲多的寶寶樂樂(化名)最近總是喜歡揉眼睛,剛開始時媽媽只是以為孩子眼睛有點癢,所以沒太在意。可後來有次看到寶寶眼角有點眼屎,媽媽拿紙巾去擦,這一擦不得了,居然擦出了一條細長且還在蠕動的蟲子! 媽媽趕緊扒開孩子的眼睛細看,發現眼睛裡貌似還有蟲子在蠕動,不禁嚇出一身冷汗! 後來家長把孩子抱到醫院,醫生...

閱讀詳情 »

生活現代醫學如此進步之下的我們,難以想像過去的醫療的原始方式。網友分享了一系列的組圖,一起看看過去的病患要接受怎麼樣的治療吧!▼治療精神病患者的方式是將他們包裹在濕床單裡 ▼1918年護士X光專用服裝▼1925年,為了預防佝僂病,兒童在冬季需要接受曬黑治療▼治療脊椎側彎▼1878年,Dr...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